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过程中图A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44g,则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 (填“>”、“<”或“=”)0.2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 ,Ⅱ .
(2)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该变化所涉及的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下同).
A.青花瓷茶杯 B.水银温度计 C.不锈钢水槽
(2)根据含碳量不同,铁的合金可分为生铁和 ,将生铁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表明反应已完全的现象是 ,试管中有黑色不溶物是 .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划(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
(4)黄铜渣中约含 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2(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A中ZnSO4 的质量大于CuSO4
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反应基本类型.
(1)铝条在氧气中燃烧 ( )反应;
(2)镁条溶于稀盐酸中 ( )反应;
(3)工业用磁铁矿炼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每种物质只可选用一次).
A.硫酸亚铁 B.石墨 C.酒精 D.一氧化碳 E.二氧化碳
(1)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 能治疗贫血;
(3) 是有毒气体;
(4) 可用于制铅笔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用字母填空.
A.防止烫坏实验桌 B.防止失火 C.防止液体溅出 D.防止试管破裂
(1)先熄灭酒精灯,后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3)取下刚加热后的蒸发皿放在垫有石棉网的实验桌上.
(4)往试管中放入铁钉时,需先将试管横放,再慢慢竖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 B.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 C.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 D. |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及操作 |
A | N2(O2)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
B | 锌粉(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C | CuO(Cu) | 在空气中加热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
| B. |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 C. |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 D. |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