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5550  135558  135564  135568  135574  135576  135580  135586  135588  135594  135600  135604  135606  135610  135616  135618  135624  135628  135630  135634  135636  135640  135642  135644  135645  135646  135648  135649  135650  135652  135654  135658  135660  135664  135666  135670  135676  135678  135684  135688  135690  135694  135700  135706  135708  135714  135718  135720  135726  135730  135736  13574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并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三种常见的物质A、B和C,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C在常温常压下都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请按要求填空:

(1)B的化学式  ,C的化学式  

(2)简述区别A和C的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____      (填“高”或“低”),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很多物质都能燃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反应的方程为                                           

(3)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色,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将所得溶液通过简易净水器中的石英砂和活性碳等处理后,可得到无色溶液,由此说明活性炭是具有___________性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医疗急救         B.食品充气防腐   C.充灯管,防止灯丝烧掉

(2)下列物质中,点燃时一般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是        

A.硫               B.细铁丝         C.镁带      

(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4)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它们都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C.该过程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措施中对减轻空气污染无效的是       (填序号)

A.家家都用汽车接送孩子上学      B.在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处理装置

C.提倡大、中学生上学骑自行车    D.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6)现有一定温度下SO2、SO3、N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氮气的含量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模仿教材中实验,分别用如图所示四个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烧杯和集气瓶中液体为水)

(1)用A装置实验,一切操作规范,但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2)图2是同学们对装置B的改进实验.组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水,在按图2连接好一起,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减少集气瓶空间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D.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若实验恢复到正常温度,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同学找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两种)

  

  

(3)同学们没有用装置C进行实验,他们认为,使用该装置实验,无法得出氧气的占空气总体积的,理由是  

(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待镁条燃烧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对于为什么进水的体积远远超过集气瓶空间的,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猜想一】二氧化碳能与镁条反应.

【猜想二】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②镁条点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略)

【交流反思】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同学们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用的反应物应满足两个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是  (填化学式),该反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用图F装置可收集气体,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用该方法收集气体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刚收集完一瓶氧气,把集气瓶  (填“正”或“倒”)在桌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世界千变万化.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铜绿: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红磷燃烧  ,生成物为  色固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4 ,此反应过程中为避免集气瓶底炸裂,需在集气瓶底放少量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由紫色变为  色.

(5)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个有趣的实验“大象的牙膏”:在细长的容器中加入双氧水和发泡剂(用于产生泡沫),仅看到少量泡沫,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物质M,立即看到大量泡沫迅速从瓶口喷出,源源不断就像挤不完的牙膏.

①M的作用是  

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  ,D  ,G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①B→F  

②A→B+C  

(3)E在纯净的B中燃烧,要加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该实验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  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大家一致选择了红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该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的水到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水面最终约至  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8所示的转化关系(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生成另外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甲转化成乙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