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 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时,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红色固体观察,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
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填序号)。A200℃ B1000℃
(2)滤纸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讨论】(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
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和 .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颜色无变化 | 该液体不是 |
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 |
| 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 |
【反思交流】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帖标签的一面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侯氏制碱法”首先达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置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Ⅰ:完全变质;Ⅱ没有变质;假设Ⅲ: .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 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 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 成立,样品的成分是 .
【交流反思】欲除去Na2CO3变质后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MgCO3、Al(OH)3中的一种或二种。
【查阅资料】①MgCO3受热能分解,且Mg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
②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 和H2O;③药品中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取少量该胃药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胃药中含有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乙和丙二位同学运用下图提供的装置,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认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虚线方框中的装置从下图B、C中选择组装。(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乙同学选用B、C装置,按A→B→C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 | B中 , C中 。 | 该胃药中含有MgCO3、Al(OH)3 |
丙同学也选用B、C装置,按A→C→B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 | C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胃药中不含有 |
【交流反思】实验小组经过交流与反思,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错误并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煤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也含有一定量的SO2,还可能含有CO 。小明同学进行环境调查时发现:荆开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周围的树木已渐枯萎,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也可能含CO 。他将收集的废气样品用下图所示装置恰当组合后进行检验,已知其中的药品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叫 ;
(2)你认为发电厂周围树木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
(3)为确定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是否含CO ,请根据拟定的气体流向,确定并填写组合装置中各导管口(用代号表示)的连接顺序:
废气→( )→( )→( )→( )→( )→( )→尾气处理
(4)实验结果证明该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CO 。则实验过程中与此相关的实验现象有
,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次为 。
(5)请说明你对该实验尾气的处理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需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干燥装置是 (写装置编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
(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
;
(3)D装置在装药品之前需检查气密性。在不与其他装置连接时,请说明其检验方法及气密性良好的标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他们对黑色固体是什么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是木炭
乙同学:是氧化铜
丙同学:是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他们对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 ,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③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巾通人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1)将实验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②、③共有的现象是 ,
说明 。
(3)实验①的作用是 。
(4)实验①、②和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性质,老师让两位为同学和他共同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里吹起,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同学们吹起后观察到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脸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___.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软塑料瓶变瘪,④中______________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 再向其中加人____ | ______ |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 钠溶液反应.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洛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NaCI溶液,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内有大量固体出现时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的有(产率=)(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