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5641  135649  135655  135659  135665  135667  135671  135677  135679  135685  135691  135695  135697  135701  135707  135709  135715  135719  135721  135725  135727  135731  135733  135735  135736  135737  135739  135740  135741  135743  135745  135749  135751  135755  135757  135761  135767  135769  135775  135779  135781  135785  135791  135797  135799  135805  135809  135811  135817  135821  135827  13583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

物,甲是单质;乙、丙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乙的相对质量比丙

的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分别写出甲转化为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仅分解成三种氧化物.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已知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氧化铜,则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处理方法一:             ,处理方法二.:             

(4)写出草酸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等

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 (C2H5OH)    C.一氧化碳

(2)如图“碳海绵”是目前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 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D.属于复合材料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 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 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 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 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当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__ __(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_ _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__ 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__ 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g•L﹣1

CO初始浓度/g•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280

0.036

0.162

82

280

0.036

0.162

124

350

0.036

0.162

124

(1)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

(2)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质量/g

产物

产生的热量/KJ

氢气

2

水蒸气

241.8

甲烷

1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890.3

乙醇

4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367

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草酸(化学式为H2C2O4)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CO2↑+H2O。下图是制备干燥的CO,再用CO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

①从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    (9)   (填A或C)处。

②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D处的现象   (11)   

③为了能正确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12)  (12) 之间还应增加个洗气瓶(右图),该同学在洗气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13)   

④从环保的角度讲,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某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1)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

灰.则X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

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Mg + CO22MgO +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氧化物是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失去氧原子的物质是           ,发生了           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属于         物(反应物或生成物)。

(2) 判断木炭与CuO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                                              

(5)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在反应中逐渐变成了             (填溶液、乳浊液或悬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