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一瓶久置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样品,为探究其变质(NaOH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的相关问题,利用U形管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若此溶液变质,分别在U形管的两端滴入HCl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时,观察到的现象:a端_____________________,b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取此NaOH样品溶液20g放于U形管中,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通过分液漏斗向U形管中滴入HCl溶液,当滴入20gHCl溶液时,恰好反应完全。
①滴入稀盐酸过程中,U形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生产气体0.22g,试计算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月23日同学们进行了物理化学实验考查。化学实验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和验满”和“配制50g6%的NaCl溶液”两实验供抽选。
【检查药品与仪器】小文同学抽到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下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实验前小文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______;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下图是小文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 (填字母标号),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标号)。
【反思】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溶解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如下:2NH4Cl(固体)+Ca(OH)2(固体)2NH3↑+CaCl2+2H2O。能否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制氨气?______(填“能”或者“否”),实验室氨气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__________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_______;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酚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_____;
(2)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 洁厕灵 | 活氧彩漂 | 漂白精 |
功能 |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洁厕灵”不能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十+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