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小明对家里月饼包装中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对固体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和同学一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Cl2。
2.打开固体包装袋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下表是甲组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 |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___________先分离出铁粉,向残渣固体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呈棕黄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
A.3.6g B.8.0g C.16.0g D.1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请回答:
(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中含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中和泄漏的98%浓硫酸20t,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__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_______(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______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_______(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2)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无色_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猜想Ⅱ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和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______;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恰好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______(填物质类别)。
(2)反应⑦要能发生要求金属必须排在金属活动顺序性表中______的前面。
(3)图中所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条。
(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______(填两种物质序号)进行反应。
A.Na2SO4 B.KNO3 C.Ba(OH)2 D.NaOH
(6)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______(填离子符号)。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3)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______(填化学式)反应。
(4)若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用水冲洗后,再用食醋清洗。清洗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O2反应得到醋酸和另一种液体。已知在用酒制取食醋过程中,质量增加了16 kg,则所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