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 g,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5 | 10 | 15 | 5 | 10 | 15 |
大理石的种类 | A | A | A | B | B | B |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____________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__________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 度/g | 固体A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固体B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 g固体A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_____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结晶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A |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 烧碱溶液 |
B | 稀硫酸和稀盐酸 | 氯化钡溶液 |
C | 镁铝合金 | 稀盐酸 |
D |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 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 5:05 | 5:10 | 5:15 | 5:20 | 5:25 | 5:30 | 5:35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下面是几个同学的测定结论,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B.在5:05时刻测得雨水的酸性最强
C.雨水显酸性和空气中含有一定量二氧化碳也有关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助于增大雨水的pH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 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25 |
溶液的质量/g | 55 | 60 | 65 | 67 | 67 |
A.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 测量溶液的pH |
B | 鉴别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 | 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通入CO2气体 |
C |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过量的硫酸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
D | 除去氢气中的HCl气体和H2O蒸气 | 通过盛装生石灰颗粒的U形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除杂的方法 | B.化学物质中的“三” | 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D.化学物质与俗名 |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二氧化碳——干冰 氢氧化钙——烧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 8 | 32 | 5 | 4 |
反应后物质质量/g | 16 | 4 | X | 24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
B |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C |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
D |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a烧杯溶液变红色 | 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
B | a烧杯溶液变红色 | 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
C | b烧杯溶液为无色 | 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
D | b烧杯溶液为无色 | 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