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328  136336  136342  136346  136352  136354  136358  136364  136366  136372  136378  136382  136384  136388  136394  136396  136402  136406  136408  136412  136414  136418  136420  136422  136423  136424  136426  136427  136428  136430  136432  136436  136438  136442  136444  136448  136454  136456  136462  136466  136468  136472  136478  136484  136486  136492  136496  136498  136504  136508  136514  13652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      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Cl;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      7,则溶液为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        .(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进行对比的目的是                       

(2)实验后,将A、B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溶液无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提示:CaCl2+Na2CO3═CaCO3↓+2NaCl),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四种情况,请补充完整(酚酞省略不写):①NaCl;②           ;③             ;④            .若该混合物中溶液无色,选用一种试剂即可确定溶质成分是哪种情况,写出所加试剂,预期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强在一次查阅资料时得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原理为:Na2CO3+CO2+H2O=2NaHCO3.出于好奇,他和同学一起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了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只有Na2CO3

猜想Ⅱ:可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Ⅲ: _________ 

【査阅资料】

(1)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2)Na2CO3与NaOH的热稳定性较好

(3)CaCl2和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 _________ 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 _________ 过量.

【交流讨论】

小方认为,要想知道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可将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后,直接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你认为是否可行?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继续探究】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目的/结论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

 _________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 _________ 

 _________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交流与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甲: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CuSO4

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H2SO4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                    4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       

 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生活中经常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u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说明此样品为      (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测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银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钯的活动性比铂强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废液处理】

(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缺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CO2和CO的混合气体3.6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4.4克,则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       )

A.4.4g             B.2.8g             C.1.4g             D.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 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 ) 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  H+   Na+  OH   B.H+  SO4 2  K+  CO3 2

C.Cl  K+    Ca2+  NO3  D.Ca 2+  CO3 2  NO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