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371  136379  136385  136389  136395  136397  136401  136407  136409  136415  136421  136425  136427  136431  136437  136439  136445  136449  136451  136455  136457  136461  136463  136465  136466  136467  136469  136470  136471  136473  136475  136479  136481  136485  136487  136491  136497  136499  136505  136509  136511  136515  136521  136527  136529  136535  136539  136541  136547  136551  136557  13656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分别加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豆油    C.牛奶    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元素形成“收支平衡”,以保障健康。下列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是

A.铁    B.钙    C.锌    D.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葙    D.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 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不同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 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             , A的化学式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右图装置收集

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 g 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左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左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         B         C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左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左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