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在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 ▲ 。
步骤4: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右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
(1)“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
(2)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4小题4分,25小题5分, 26、28小题各8分,27小题9分,29小题6分,共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高纯硅是信息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请回答:
(1)一个SiHCl3分子中含有氯原子的个数为 ▲ ;
(2)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原理:SiHCl3(纯)+H2 高温 Si+3X,则X的化学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
质量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溶液中的水 B.生成的铜
C.生成的氯化锌 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