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771  137779  137785  137789  137795  137797  137801  137807  137809  137815  137821  137825  137827  137831  137837  137839  137845  137849  137851  137855  137857  137861  137863  137865  137866  137867  137869  137870  137871  137873  137875  137879  137881  137885  137887  137891  137897  137899  137905  137909  137911  137915  137921  137927  137929  137935  137939  137941  137947  137951  137957  13796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浓硫酸、硫酸铜、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等起反应。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       

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甲烷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已知装置 B、C、D、E中分别盛有浓硫酸、白色无水CuSO4固体、碱石灰、澄清石灰水,而且已知白色无水CuSO4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步骤:

      I.通人甲烷气体。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甲烷至玻璃管冷却。

 (2)有关现象:

      ①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②C中未见变蓝色;③E中未见出现浑浊。

 (3)有关数据:

A中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g

B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D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反应前

108.0

212.0

131.0

反应后

106.4

212.9

13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类型与        相同。

   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通入甲烷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 I 是                     ; 步骤Ⅱ 是还原氧化铜;步骤Ⅲ是                       

 (4)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红与小明同学各设计了一个优化实验方案,小红验证某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小明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除虚线箭头部分外,其余步骤流程相同,所选甲、乙试剂不同。

(1)样品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乙试剂选择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小红

小明

A

甲:氯化钡  乙:稀盐酸

甲:硝酸钡  乙:稀硝酸

B

甲:硝酸钡  乙:稀硝酸

甲:氯化钡  乙:稀盐

C

甲:硝酸钡  乙:稀盐酸

甲:氯化钡  乙:稀硝酸

(3)两位同学在加入试剂甲后,现象相同,即步骤Ⅲ中加入试剂甲后的现象是            

(4)小明同学第Ⅳ得到的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_______(填A、B、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两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 A 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 B 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1)B 图中 x =         ,该粒子的符号是        

 (2)下图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                           反应后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属基本类型为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表面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表面的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下列说法正确是

A.通过对比,甲方案操作更简单、更安全

B.通过对比,乙方案回收得到的铜丝网的质量比甲小

C.乙方案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洗涤、烤干可以得到纯净的铜

D.甲方案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先点尾灯,再通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过氧化钠(Na2O2)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先点燃蜡烛,再沿着烧杯壁缓慢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发现蜡烛火焰熄灭,而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一会儿后燃烧起来.

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是因为杯底产生的CO2气体隔绝了氧气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也可能成为一种清洁燃料。氨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

  4NH3 + 3O2 □X + 6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B.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

D.用洗涤剂去除餐盘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与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B.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