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127  138135  138141  138145  138151  138153  138157  138163  138165  138171  138177  138181  138183  138187  138193  138195  138201  138205  138207  138211  138213  138217  138219  138221  138222  138223  138225  138226  138227  138229  138231  138235  138237  138241  138243  138247  138253  138255  138261  138265  138267  138271  138277  138283  138285  138291  138295  138297  138303  138307  138313  13832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常温下,碘微溶入水;

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的SO2含量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  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  (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一也可以用  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酿酒.在酿酒过程中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为酒精.香甜的酒酿就是利用该原理.用酒曲酶(俗称酒药)制作的.家庭一般制作酒酿的简单流程图如下:(注: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用箭号表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6H10O5n(淀粉)+  H2OnC6H12O6(葡萄糖)

(2)如温度、水分等因素控制不当,易导致乳酸量过多而味偏酸,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2  (乳酸).

(3)成熟的酒酿放置时间越长酒味越浓,因为更多的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酒精(C2H5OH )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用1kg大米酿米酒,假设其中有0.81kg的淀粉全部转化为酒精,则理论上可酿制含酒精质量分数为10%的米酒   kg,(提示:由淀粉转化为酒精的关系式为(C6H10O5n~2n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阅读以下摘自今年的《苏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5月4日至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 O3)也出来“作怪”,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臭氧“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O3和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资讯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特殊设备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CF2CF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其n值等于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s颜色不变,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1)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配置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还需向其中加入10.0g硝酸钠固体.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3)根据上述情境,列式计算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两种稀溶液:标记为A的0.0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标记为B的0.365%的盐酸.假设本题所涉及到的各种稀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00g•mL﹣1,且每滴溶液的体积近似为0.05mL.试解答下列各小题.

(1)恰好完全中和20.0gA溶液,需加入B溶液多少克?

(2)在盛有20.0mLA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瓶中缓缓倒入10.00mLB溶液,边到边震荡,充分混合后溶液呈无色.若取该无色混合液3.00mL于一支试管内,再向试管内滴加1滴A溶液,试通过计算说明此时试管内溶液呈现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3)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    

    ▲    

(4)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①: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

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

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②: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

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    ▲   左右。

步骤③: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A.步骤②的目的是    ▲  。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B.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C.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

(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  元素过渡到    ▲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各写出一种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离子符号:阳离子  ▲  、阴离子  ▲ 

(4)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A与B、C与D的状态相同;D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E是暗紫色的固体。物质间的转化

关系如右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

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

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是   ▲   反应。

(3)试从微观解释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