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9793  139801  139807  139811  139817  139819  139823  139829  139831  139837  139843  139847  139849  139853  139859  139861  139867  139871  139873  139877  139879  139883  139885  139887  139888  139889  139891  139892  139893  139895  139897  139901  139903  139907  139909  139913  139919  139921  139927  139931  139933  139937  139943  139949  139951  139957  139961  139963  139969  139973  139979  13998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1)提倡“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为了响应这一理念,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列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

因为墨汁中的碳  

(2)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        B、活性炭       C、木炭       D、石墨

(3)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木炭还原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①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A (填序号).

②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③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水中通直流电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2)实验室常用如图1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图2A、B、C、D四个实验,并按图2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用语表示:

2个水分子   ;氧化铝  ;2个亚铁离子 

4个硝酸根离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4

17

20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0

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x为79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糖类的一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根据此化学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C.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得到2g的氢气

C.l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gOHg+O2↑ B.H2O+CO2═H2CO3

C.Mg+O2═MgO   D.H2O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