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锰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 D.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4.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酒精
(2)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性
(3)由于化石燃料煤、 和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大量使用会引发温室效应,下列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D.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铝为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以其轻、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实生活中,铝及铝合金制品随处可见。如:硬币;铝锅、铝盆等炊具;糖果、香烟上的铝箔;电线等。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加入少量的铜、镁、锌等金属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铝合金。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
铝元素被摄入到人体里,会直接损害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基质合成。同时,消化系统对铝的吸收,导致尿钙排泄量的增加及人体内含钙量的不足。铝在人体内不断地蓄积和进行生理作用,还能导致脑病、骨病、肾病和非缺铁性贫血。
用铝制炊具烹调时,从炊具中渗入菜内的铝量一般能占每天摄入铝量的20%左右。在盐、水、醋和热的作用下,更容易使铝元素进入食物,即存放、储存、酿制酸性食品或饮料,会使食物中的含铝量明显增多,也可通过食物及饮料将铝摄入体内。
传统粉丝制作过程中,加入了0.5%左右明矾【KAl(SO4)2·12H2O】而达到凝固作用;炸油条时加入了一些明矾而使油条膨胀变脆;制作面点、糕点、煎饼等常使用磷酸铝钠盐或硫酸铝钠盐的发酵粉;生产自来水过程中应用明矾进行沉淀;药物中的 “胃舒平”、“ 康鼻炎”等,均含有氢氧化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规定铝的每日摄入量为0~0.6mg/kg,这里的kg是指人的体重,我们一般从饮食中摄入10~100毫克,吸收率约为0.1%,其余的都排泄出去。当铝元素过量,超过5~6倍时会引起中毒,因为铝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铝的摄入量,避免或减少铝元素的危害。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铝合金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4)下列过程中摄入铝元素的是 。
A.早餐是牛奶和油条 B.课间喝了一罐易拉罐可口可乐
C.中午吃了铝制炊具烹饪的菜 D.晚饭后喝了一瓶矿泉水
(5)关于减少铝元素的危害的建议是 。(1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向集气瓶内(假定此时的容积为240ml)加入20 ml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此时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 ml。
(3)此实验还可以证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 ③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