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597  142605  142611  142615  142621  142623  142627  142633  142635  142641  142647  142651  142653  142657  142663  142665  142671  142675  142677  142681  142683  142687  142689  142691  142692  142693  142695  142696  142697  142699  142701  142705  142707  142711  142713  142717  142723  142725  142731  142735  142737  142741  142747  142753  142755  142761  142765  142767  142773  142777  142783  142791  211419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奥运会对兴奋剂的检测十分重视。下列有关某种兴奋剂(化学式为C20H26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属于氧化物

B.该兴奋剂中有48个原子

C.该兴奋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五种物质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共16.4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4

4.0

3.2

y

反应后的质量/g

3.6

7.2

x

2.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反应物 B.乙可能是单质

C.x= 2.8 D.丁可能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装置B和C组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字母)。

a.熄灭酒精灯 b.把导管移出水面

(4)为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可将生成的氧气通过下图装置 (填“甲”、“乙”或“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氢氧根离子

(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2Cu

②CO2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100g氢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 (填离子符号)。

(2)在第二周期中,元素原子结构最稳定的是 (填元素名称)。

(3)在第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4)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元素中,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

A.He B.Mg C.Si 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填“明矾”、“肥皂水”或“活性炭”)是常用的絮凝剂。

②在实验室中过滤液体时,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除了玻璃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③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制取,简易装置如图。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以防加热时出现 ;烧杯内的自来水的作用是

(2)图1、图2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

①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图2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当正极端玻璃管内产生10mL气体时,负极端玻璃管内产生 mL气体。

③通过图1、图2实验,验证了水是由 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如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A、D是气体,B、C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B、C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E、F的元素种类也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 ,D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3)若G与A反应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若G为银白色液体,与A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为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查阅资料】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实验准备】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为 色;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以上现象说明,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填“空气”、“水”或“氨水”)。

【进行实验】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装置如下图)。观察几分钟,填写下表:

烧杯A

烧杯B

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主要能证明分子具有的一个性质是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现象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用彩纸折幸运星 D.纸张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