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 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Ⅰ可作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通常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检验装置Ⅱ的气密性
C. 装置Ⅰ和Ⅴ组合可用于制取O2
D. 装置Ⅱ和Ⅲ组合可用于制取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B. 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然后向燃气公司报修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其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D. 对于不明原因的失火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有关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B.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
C.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较强
D.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块状固体时,可用手直接拿取
B. 加热试管内固体时,应手持试管夹的短柄
C. 易燃、易爆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D.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浊液,以加快过滤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图甲是实验室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炼铁高炉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按图甲进行实验,看到红棕色粉末变黑时立即停止通CO
B. 玻璃管中固体物质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固体物质全部是铁
C. 工业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CO2
D. 炼铁高炉的出铁口低于出渣口,是因为生铁的密度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的总称
B.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种类可能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K,滴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对应装置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 装置②中有气泡冒出,液面逐渐下降
C. 装置②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白色沉淀
D. 装置③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B.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 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木炭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说明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需鉴别的物质 | 方法、现象及结论 |
A | 保险丝与钨丝 | 加热,先熔化的是保险丝 |
B | 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硬水 |
C | 铁粉与碳粉 | 看颜色,银白色的是铁粉 |
D | 食盐水和蒸馏水 | 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