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266  143274  143280  143284  143290  143292  143296  143302  143304  143310  143316  143320  143322  143326  143332  143334  143340  143344  143346  143350  143352  143356  143358  143360  143361  143362  143364  143365  143366  143368  143370  143374  143376  143380  143382  143386  143392  143394  143400  143404  143406  143410  143416  143422  143424  143430  143434  143436  143442  143446  143452  143460  211419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 实验室用CO与 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有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B.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C. 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四个实验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要进行的实验是( )

A. 将锌片放入稀硫酸 B.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C.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___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铝原子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 。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4)工业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①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

A.金属硬币 B.铝制导线 C.铜制火锅

②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防止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④在焊接钢管时,工人师傅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保鲜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一次,小明在食用盒装月饼时,发现用于保鲜的小纸袋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粉末,几天后,看到灰黑色粉末已经变成红棕色。请回答:

①小纸袋中盛放的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氮气 B.生石灰 C.铁粉 D.无水硫酸铜

②为什么这种物质能起到保鲜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t1℃时,能否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1℃时,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生物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可选用CuSO4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另一种碱(不溶于水)和另一种盐,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1)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a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②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④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________(填“>”、“<”或“=”)7。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___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些大理石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6g粉碎成粉末状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已知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6.5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100g配制成所需10%的稀盐酸,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