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281  143289  143295  143299  143305  143307  143311  143317  143319  143325  143331  143335  143337  143341  143347  143349  143355  143359  143361  143365  143367  143371  143373  143375  143376  143377  143379  143380  143381  143383  143385  143389  143391  143395  143397  143401  143407  143409  143415  143419  143421  143425  143431  143437  143439  143445  143449  143451  143457  143461  143467  143475  211419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饮用桶装水。网上盛传“千沸水”(指反复多次烧开的水)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一定量可导致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强致癌性物质-亚硝胺,饮用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原作用,适宜的温度会使水中的微生物增多,微生物释放出的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童贵忠、董智军等人对微生物检测的实验:

取15种桶装水与饮水机装配好,分别测使用过程(动态)中不同时段水桶内的水样。取13种桶装水(不与饮水机装配)静态放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

样品类别

动态实验样品(72小时)

静态实验样品(1个月)

数量

15

13

微生物超标数

14

2

微生物超标率/%

93.0

15.4

解释:使用过程中,随桶中水量的减少,空气进入水桶中也会带入许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加热时,桶内水温会达到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

加热次数对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呢?我国在《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以NO2﹣计)的含量规定为小于5 μg/L。

邹伶俐、张雪娇等人的实验:

取新鲜的桶装水放置在饮水机上,测定36 h内反复加热(共计181次)的水样,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下表:

加热时间/h

含量/μg/L

0

0.67

1

0.73

3

1.12

6

1.23

12

1.81

24

2.44

36

3.53

取检验合格的14桶桶装水分两组(每组7份)静态放置,进行存放环境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图。

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摄取亚硝酸盐的途径是蔬菜,通过人体唾液的转化,间接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在300 mg/kg,人并没有因为食用蔬菜而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由此可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不足以使人中毒。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亚硝酸盐能致癌,在正确使用饮水机的前提下,“千沸水”不会致癌。反复煮沸的水,只是活性降低了,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______。

(2)在使用过程中,桶装水内微生物的增多与大量繁殖与______有关。

(3)你认为“千沸水”可以饮用吗?说明理由______。

(4)依据图,静态放置时,影响桶装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

(5)请你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桶装水时的注意问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燃煤电厂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将CO2捕捉后再将其资源化可实现CO2的可持续循环。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______。

(2)CO可以用于钢铁的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CO可以作为燃料,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的微粒图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燃油汽车安装的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的气体,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1)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的_______% 转化为无害的气体。

(2)进入的气体在触媒转换器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发生的变化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了一副化学扑克牌,每张牌中含有一种物质。下图是其中的5张牌,请根据5张牌完成下列问题。

(1)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5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

(2)进行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每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上家出牌,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牌中的物质反应。

① 若某玩家出的牌是Fe,则下一个玩家出的牌可能是________。

② 若第一张出的牌是CaCO3,为满足5张牌“接龙”成功,则后续4张牌的出牌顺序依次是________。

③ 若将碳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也能满足5张牌“接龙”成功。

A.Ca(OH)2 B.CO C.CO2 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请从35-A或35-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35-A

35-B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当收集满气体后,应该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

(3)除排水法外,氧气还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集气瓶中盛有少量二氧化锰,向其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

(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除了能产生氧气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3)铁丝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有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发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B实验中,证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C实验中,某气体燃烧后,在烧杯内壁出现了无色液滴。写出一个符合实验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向瓶内加入80℃左右的热水刚好没过燃烧匙中的白磷;②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发生燃烧。

(1)白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此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金属的性质。

(1)如图1,给铜片左端加热一段时间,铜片右端放置的红磷发生了燃烧,说明铜片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2)如图2,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_______;选择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 将A试管充满CO2,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Ⅱ. 密闭下,用针筒将A中部分CO2抽出

Ⅲ. 打开K

Ⅰ. 将A试管充满CO2,B试管加入稀盐酸

Ⅱ. 用针筒向A 中注入适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Ⅲ. 打开K

(1)实验1中,用针筒将部分CO2抽出,A试管中分子间隔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实验可以验证CO2与水发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2中,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步骤Ⅲ中,打开K后发现A中液面上升后又下降,有气泡产生,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生活中铜制品放置久了,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某实验小组分别对铜锈的组成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1: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经检测,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根据实验,铜锈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探究2: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Na2SO3)、氢氧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常温下:亚硫酸钠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铜的锈蚀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如下图装置(铜片长度均为4 cm,试管容积均相同,1和2中未标注的液体为加热后冷却的蒸馏水)进行了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实验现象:只有实验1中铜片小部分发生了锈蚀。

【解释与结论】

(1)实验4的目的是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5,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________可以不用进行。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