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4990  144998  145004  145008  145014  145016  145020  145026  145028  145034  145040  145044  145046  145050  145056  145058  145064  145068  145070  145074  145076  145080  145082  145084  145085  145086  145088  145089  145090  145092  145094  145098  145100  145104  145106  145110  145116  145118  145124  145128  145130  145134  145140  145146  145148  145154  145158  145160  145166  145170  145176  14518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序号主要实验步骤装置内压强-时间图象


1
①1号抽滤瓶中不加任何试剂,
2号抽滤瓶中加入0.2gMnO2粉末,
3号抽滤瓶中加入0.2gFeCl3粉末.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2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
②分别用1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2%的H2O2溶液;用2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4%的H2O2溶液;用3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6%的H2O2溶液.



3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分别放入装有10℃、20℃、40℃水的水槽中.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2号抽滤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某同学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的结论,他的依据是实验1中2、3号瓶曲线不同.
(3)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催化剂种类、反应物浓度、温度.
【反思与评价】
(4)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1的3号瓶、实验2的2号瓶中同为40s时的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温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按照如图的生产流程可以制得氧化铁(铁红颜料)和硫酸钾.

(1)写出铁与氧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沉淀池甲中反应后生成碳酸亚铁、硫酸铵、水和一种温室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流程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什么?
(4)在沉淀池乙中还要加入有机溶剂丙醇,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5)滤液X中含有KCl和(NH42SO4,在农业上有什么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CaCO3 (Na2CO3)   乙:NaOH (Na2CO3)   丙:KCl (KHCO3)      丁:炭粉(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③加适量盐酸,蒸发;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④B.乙-③,丙-①C.丙-①,丁-②D.丁-①,丙-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则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所以含两种元素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能够表明氨气是由氢和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是(  )
A.氨气和氯化氢混合生成氯化铵
B.氨气通入硫酸生成硫酸铵
C.氧气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D.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1)氧气O2(2)氧化铁Fe2O3(3)结构示意图的粒子Al3+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5)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当x-y=10时,该粒子是原子(填“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当y=8时,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S2-
(2)根据图2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②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④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CO2;E物质的化学式CO;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E: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C→丙: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硝酸铵(NH4NO3)固体加人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导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导管内液面上升.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测定某纯碱样品的纯度,小晓进行以下实验:取12.2g样品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质量与加入盐酸质量记录如下表:(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次数1234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   1010101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20.929.838.747.657.6
(1)12.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