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5618  145626  145632  145636  145642  145644  145648  145654  145656  145662  145668  145672  145674  145678  145684  145686  145692  145696  145698  145702  145704  145708  145710  145712  145713  145714  145716  145717  145718  145720  145722  145726  145728  145732  145734  145738  145744  145746  145752  145756  145758  145762  145768  145774  145776  145782  145786  145788  145794  145798  145804  14581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小张同学在做化学实验时,手指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会儿手上出现黑色痕迹,用水冲洗却很难洗去.小张查找资料后知道硝酸银见光生成金属银、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则
(1)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AgNO3和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近年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远离地沟油,不吃地摊上的食品B.朋友聚餐时忌暴饮暴食
C.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D.感冒后到药店购买最贵的抗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①②③④,属于实验结论的是⑤⑥(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振荡;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对比.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①⑤(填编号).
(3)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不选装置⑦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
(5)如图2为某同学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请回答: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6)请利用上述仪器在方框内画出收集氧气的装置图如图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增加拉面的韧性,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用蓬草烧制而成的草灰,即蓬灰.蓬灰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科学兴趣小组猜想蓬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K2CO3,小组成员分甲、乙两组进行部分探究.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你认为乙(选“甲”或“乙”)组实验方法比 较理想,理由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发生反应.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从溶液碱性的减弱.将腿色后的溶液加热,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买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从H、O、C、Na四种元素中选择其中的元素,按要求书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1)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CO2,(2)酸H2CO3
(3)盐Na2CO3(合理即可),(4)金属氧化物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配制100g 9.5%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用天平称取食盐时砝码和物质位置放反
B.天平调零时游码未放在零刻度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液面
D.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进行猜想】小天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小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下表:
探究步骤预计现象探究目的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出现白色沉淀除尽溶液中的CO32-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注意:若答对以下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Ba(OH)2溶液③Ca(OH)2溶液④Ca(NO32溶液,不能替代小天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②③(填序号).
(2)小天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CuSO4溶液替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
[实验探究]小胡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3)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
[实验反思](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实验拓展](5)撤去B,按A→C→D→E顺序连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此时要检验该实验条件下D中木炭所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还需要在D、E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