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5859  145867  145873  145877  145883  145885  145889  145895  145897  145903  145909  145913  145915  145919  145925  145927  145933  145937  145939  145943  145945  145949  145951  145953  145954  145955  145957  145958  145959  145961  145963  145967  145969  145973  145975  145979  145985  145987  145993  145997  145999  146003  146009  146015  146017  146023  146027  146029  146035  146039  146045  14605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的化学式可能为CuO;写出A的一条用途灭火等,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量筒(填仪器名称)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前鸡蛋壳的质量16克
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220克
反应后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231.6克
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有73克10%的盐酸溶液,若用40克氢氧化钠溶液来完全中和上述盐酸,通过计算,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重复实验.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敏设计了一种填空游戏.请按要求在方框内填入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类型.规则是:

(1)竖列必须符合物质分类要求;
(2)横行必须符合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3)所填物质的组成元素在H、O、S、Cu中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1)有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A和B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7.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退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于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敏设计了一个从空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案,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未标出).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2)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3)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有一种氧化物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热.反应方程式是CaO+H2O═Ca(OH)2
(4)写出流程中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03=CaC03↓+2NaOH.
(5)整个流程中,除水外,还有二种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CaO(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验室里将一小块黄铜(铜锌合金)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前溶液质量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
C.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硫酸
D.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铝丝浸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开始时没有明显变化,过一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对于以上事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上实验事实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
B.当充分反应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铝和硫酸
C.以上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用铝制炊具盛装酸性食品
D.该事实说明只有当硫酸过量时,铝和硫酸才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