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002  147010  147016  147020  147026  147028  147032  147038  147040  147046  147052  147056  147058  147062  147068  147070  147076  147080  147082  147086  147088  147092  147094  147096  147097  147098  147100  147101  147102  147104  147106  147110  147112  147116  147118  147122  147128  147130  147136  147140  147142  147146  147152  147158  147160  147166  147170  147172  147178  147182  147188  14719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
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 2NaOH+H2↑+Cl2↑.
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如图1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探究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使NaOH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取步骤②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所加氯化镁溶液过量.反之,则不过量.
(2)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除去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
C.
移动加热的蒸发皿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地震发生后,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用下述方法处理饮用水源:①消毒  ②自然沉降  ③过滤.处理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锌、钙等微量元素能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B.食用牡蛎等含锌海产品防治因缺锌引起的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C.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能适当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可以适当食用
D.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应禁止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酚酞试液不变色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ac(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实验探究,请你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实验】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的质量.
【实验步骤】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2)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实验步骤】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二支试管中,再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方法,世界范围内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蒸馏.
(2)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后者是经过富集和分离后的溶液,纯度高.
②分离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纯净的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一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尽硫酸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①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②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③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铵盐水吸收二氧化碳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铝、铁、钢是我们生产生活中 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请冋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 (填字丹序号)
(2)工业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〇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Fe2O3.“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炼铝原料水铝石的主要成分是Al(OH)3,156gAl(OH)3中含有54g铝元素
(3)化废为宝是绿色生活的基本要求,某同学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流程如图乙(反应条件已略去):
资料摘要:锌和铁一样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铜在常溫条件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稀硫酸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金厲和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利用赤铁矿中的铁矿石炼制生铁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选择打磨过的铁丝、银丝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他选择的试剂是②(填序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①AgNO3,溶液②CuSO4溶液③Fe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硫酸铜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氢氧化钠溶液80g,过滤,得滤液175.1g.计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1)反应后产生沉淀的质量;
(2)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