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230  147238  147244  147248  147254  147256  147260  147266  147268  147274  147280  147284  147286  147290  147296  147298  147304  147308  147310  147314  147316  147320  147322  147324  147325  147326  147328  147329  147330  147332  147334  147338  147340  147344  147346  147350  147356  147358  147364  147368  147370  147374  147380  147386  147388  147394  147398  147400  147406  147410  147416  14742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C.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尿素[CO(NH22]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用液氨(NH3)和CO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CO(NH22+H2O.
某厂生产尿素时,二氧化碳只有55%转化为尿素.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生产120t尿素,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
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向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滴入稀盐酸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
(3)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证明了CO2能和NaOH反应.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能(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实验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在烧杯内壁上贴上干的和用水润湿的紫色石蕊纸条
②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为红色
(1)该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烧杯内壁上贴干的紫色石蕊纸条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实验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在烧杯内壁上贴上干的和用水润湿的紫色石蕊纸条
②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可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收集时,检验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O2已收集满.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看到烧杯导管口中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物质由元素组成,请根据H、C、O、Cl、Ca、Na、Fe七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某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组成该固体的元素为C、O.
(2)A、B两种物质分别由1种或2种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物质AB
滴加的物质稀盐酸稀盐酸
现象生成浅绿色溶液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生成黄色溶液
①A物质的化学式为Fe.
②B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和胶塞,向放有少量固体C的甲中加入足量D的溶液,塞紧胶塞,观察到甲中有气泡,乙中溶液变浑浊.关闭止水夹,甲中无色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气泡产生,浑浊液变为无色溶液.乙中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甲中无色液体流入乙中时所含溶质可能的组成为HCl、CaCl2或HCl、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菜、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下表:
时间/h2468101224
实验1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由稍褪色到褪色且速度逐渐加快
实验2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褪色且速度加快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
(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亚硝酸盐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
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
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为了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在种植过程中应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
(5)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汽车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1)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乙醇是一种清洁的燃料,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乙醇燃烧反应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7: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生活中常用到一些药品.
(1)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C9H8O4),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向其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呈现红色,说明乙酰水杨酸具有酸性(填“酸性”或“碱性”).
(2)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当胃酸过多时,通常用“碳酸氢钠片”进行治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熊去氧胆酸(C24H40O4)是一种味苦的白色粉末,熔点200℃~204℃,易溶于乙醇,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治疗胆结石.
①熊去氧胆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0:1.
②熊去氧胆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