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449  147457  147463  147467  147473  147475  147479  147485  147487  147493  147499  147503  147505  147509  147515  147517  147523  147527  147529  147533  147535  147539  147541  147543  147544  147545  147547  147548  147549  147551  147553  147557  147559  147563  147565  147569  147575  147577  147583  147587  147589  147593  147599  147605  147607  147613  147617  147619  147625  147629  147635  14764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对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B.
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
C.
燃放礼花
D.
活性碳吸附毒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D、C、I是氧化物,F是含钠的化合物,H、J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F的化学式:ACaCO3;FNaOH;KCu.
(2)指出反应②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工业炼铜(举一例说明).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Na2CO3+Ca(OH)2=2NaOH+CaCO3↓.
(4)举一例B的用途干燥剂;将C、I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有一包粉末,已知其由BaCO3、Cu(NO32、Na2SO4、NaCl、NaOH中的几种组成,现对其做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经充分反应,请回答问题:

(1)请写出沉淀N的化学式:AgCl.
(2)步骤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NO32═BaSO4↓+2NaNO3
(3)无色溶液②中一定存在的溶质(酚酞除外)的化学式:NaNO3、Ba(N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元旦”假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的选择”,用加热高锰酸钾进行相关实验.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原因是一开始的气泡中含有较多的空气.
【提出问题】“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此时排出的氧气比较纯净”,事实如此吗?
【设计并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测定不同时刻从试管排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
时段氧气浓度变化特点氧气浓度变化范围加热时间气泡特征
逐渐增大21.2%-28.7%1-11s不持续、不均匀
11-16s持续、均匀、快速
快速增大28.8%-66.7%16-34s
逐渐变暖66.7%-86.3%34-80s
趋于稳定86.3%-88.7%80s-135
(3)在加热药品的第①时段后期(11-16s),气泡已经连续、均匀且快速冒出,此时排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最大只有28.7%左右.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表示排出的氧气已经比较纯净”的说法是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查阅资料】对于初中氧气性质实验而言,氧气浓度只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即满足实验要求即可.
【实验探究】
①取一个氧气瓶,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4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小心地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立正放好.
③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反思与交流】
(5)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填“不一定”或“一定”)是纯氧.
(6)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7)理论上,上述实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是52.6%(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兴趣小组利用不同时机收集的氧气(其中有1瓶预留少量的水)进行试验,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如下
时机1(加热10s)时机2(加热15s)时机3(加热35s)
带火星木条复燃复燃复燃
木炭燃烧木炭变红燃烧,红光剧烈燃烧,白光
蜡烛燃烧燃烧更旺,红光燃烧更旺,白光燃烧更旺,白光
铁丝燃烧铁丝熔成红色小球,有火花产生(红光)燃烧,火星四溅,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燃烧,火星四溅,有较多黑色固体生成
(8)实验表明,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最适宜的时机是加热到35s左右,根据上表中实验现象分析你得出结论的原因:时机3收集的氧气进行的四个实验效果均很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边加边振荡,溶液红色褪去时,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g锥形瓶+氢氧化钠溶液/g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质量/g35.560.5110.5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配制100g 7.3%的盐酸,需要1.1g/cm3 20%的盐酸33.2mL.
(2)根据表中数据,通过计算确定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小建用pH试纸测得小明实验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4,则小明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浓度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无色时,滴加盐酸的已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铜制成导线主要利用铜的导电性;铝不容易被锈蚀,其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就是利用焦炭与二氧化碳(写名称)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
(2)为了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②③④(填序号)
①将同样粗细铝、铁丝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同样粗细的三种金属丝分别浸入同样的稀硫酸中
③将同样粗细的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在氧气中燃烧
④将铁丝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铜溶液中
(3)对自行车钢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份;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利用铁生锈的原理,“纳米α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剂,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稀盐酸(填试剂名称)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若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则是由于A装置存在缺陷,其缺陷为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2)图B、C、D是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3)图E和F是探究哪种离子能促进H2O2分解的实验,现象是:E中产生大量气泡,F中没有明显现象,则促进H2O2分解的离子符号是Fe3+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下图的装置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①不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
②不通氧气时,B中白磷不燃烧
③通氧气时,A中白磷不燃烧
④通氧气时,B中白磷燃烧
(1)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③④(填序号);
(2)A、B组合与C装置相比的优点是C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三】老师在课堂上说:“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用氢氧化钡溶液来进行验证,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序  号操     作现  象结    论
实验一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三另取氢氧化钡溶液,滴入
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碳酸钠溶液反应
结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钙相似.
(1)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2+Ba(OH)2═BaCO3↓+2NaOH;
同学们将上述反应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他们决定对沉淀和滤液进行探究.
探究一:
【提出问题】沉淀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
【实验结论】沉淀与酸不反应.
(2)有同学提出,根据“白色固体不消失”这一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硫酸钡也是白色固体;
探究二: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Ⅰ.只有氢氧化钠Ⅱ.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Ⅲ.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实验探究】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
实验四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五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消失猜想Ⅲ成立
(3)有同学提出:实验四由于实验操作存在问题,导致结论不准确,该实验  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加入的稀盐酸的量太少,现象不明显;
【反思交流】
(4)小组同学经分析、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是稀硫酸;
(5)在废液中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消失(填写实验现象)时,表示废液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在t2℃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140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需要加入40g甲物质,才可能形成饱和溶液.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丙(填“甲”、“乙”、“丙”).
(5)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粗盐中含少量Ca2+、Mg2+、SO42-和泥沙等杂质,现要进行提纯和精制.
(1)操作步骤如下:①加水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填写相应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2)上述(1)中的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A、B、G(填序号).
(3)配置1000g5.85%的NaCl溶液,需58.5gNaCl;在准确称取固体后,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低(选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择装置A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①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试管口无棉花;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③若选用C做收集装置时,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一定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
(3)实验室可用选择装置BE(填序号)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