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473  147481  147487  147491  147497  147499  147503  147509  147511  147517  147523  147527  147529  147533  147539  147541  147547  147551  147553  147557  147559  147563  147565  147567  147568  147569  147571  147572  147573  147575  147577  147581  147583  147587  147589  147593  147599  147601  147607  147611  147613  147617  147623  147629  147631  147637  147641  147643  147649  147653  147659  1476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活性炭(铁粉)--用磁铁吸引B.Na2SO4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硫酸
C.CaCl2溶液(HCl)--加过量碳酸钙D.CaCO3(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每年因金属锈蚀造成很大浪费,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常在钢铁表面采取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措施(只写一种),以防止钢铁生锈.
(2)如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如果把铝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27,则氯原子的中子数为14;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成为铝离子(填“得”或“失”,铝离子符号为Al3+
②在空气中打磨过的铝丝表面逐渐变暗,此变化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
(3)年代久远的铜器表面往往生有绿色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化学性质类似于碱和碳酸盐.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上的铜锈,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和无色气体.写出稀硫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03+2H2S04=2CuS04+CO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肼(N2H4),又称联氨,熔点1.4℃,沸点113.5℃;具有与氨相似的气味,能很好地混溶于水,醇等溶剂中,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有毒,能强烈侵蚀皮肤,对眼睛、肝脏有损害作用;碱性弱于氨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可以把高压锅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肼与液氧接触能自燃;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是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依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有强烈的吸水性(只写一点).
(2)下列关于肼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C.
A.肼在常温下为固态   B.肼的毒性很强
C.肼不能与盐酸反应  D.肼不能与氮气反应
(3)写出肼自燃的化学方程式N2H4+O2=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C.CO还原Fe2O3的实验后,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D.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放入CO2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买来的榴莲放在桌子上还没有吃,满屋尽是榴莲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由下列反应: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frac{\underline{\;加热\;}}{\;}$Na2CO3+H2O+CO2
(1)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碳酸钠.
(2)工业生产过程中,铵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碳酸氢钠晶体(填物质名称).
(3)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写化学式).
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10.6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三,理由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1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O2;DCaCO3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位置A的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
(4)保持A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气分子.
(5)如果A不是气体,是一种固体单质,则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石墨.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结构不同.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
(6)已知某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两种原子中相同的是CE(填序号)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  F.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顺序符合上述反应过程并且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④①②③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④⑤①②③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没变
C.④⑤①③②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可能发生里改变
D.⑤④①③②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