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566  147574  147580  147584  147590  147592  147596  147602  147604  147610  147616  147620  147622  147626  147632  147634  147640  147644  147646  147650  147652  147656  147658  147660  147661  147662  147664  147665  147666  147668  147670  147674  147676  147680  147682  147686  147692  147694  147700  147704  147706  147710  147716  147722  147724  147730  147734  147736  147742  147746  147752  14776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HCl(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CaCO3(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Na2C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探险队员”-硫酸,走进了有许多“食人兽”(即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小山,请你帮助它走出小山.

(1)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③→⑤→⑦→⑨→出口.
(2)小山中潜伏着黑色的“食人兽”,若硫酸遇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小山中潜伏着的①-⑨各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现代社会能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使用能源很重要.
(1)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等,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序号,下同)①②③,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⑤.
(2)大学生小倩和校友准备返校前吃顿烧烤,没想到服务员在往酒精炉内加酒精时,未将酒精炉灭火,导致酒精桶内酒精被点燃,瞬间喷出一条长长火舌,导致女大学生全身起火,此事故启发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3)当房屋起火时,消防员用高圧水枪将火扑灭,其中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是汽油.若汽油中的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元素组成,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写出X的化学式C8H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前阶段,微信热传“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施工人员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已知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刺激性、液体等,苯的化学性质有能与氧气、氢气、溴等物质反应;
(2)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合成各种新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在面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羊毛,属于合成纤维的是涤纶.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灼烧闻气味(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汽车轮胎.
(3)塑料制品在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30℃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氣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建议长期饮用纯净水
D.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乏铁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a应在固定试管之前(选填“前”或“后”)放置.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A装置制取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选用B装置制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如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进(填“a”或“b”)
(3)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药品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乙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Ⅳ.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的速度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AB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4)乙同学也取了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
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
②乙同学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E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C(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操作.

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C;请写出D图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根据图1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7mL;图2读出精盐质量是13.2g.

(4)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D(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学习完盐的化学性质以后,同学们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它们在倾倒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左侧的无色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倾倒并经过沉降后,他们对最终烧杯内上层清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展开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Na+、Ba2+、K+、OH-、Cl-
            乙:Na+、CO32-、K+、OH-、Cl-
            丙:Na+、CO32-、Ba2+、K+、OH-、Cl-
【表达与交流】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猜想不正确,理由是CO32-和Ba2+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离子成分,甲取样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自己猜想错误,乙同学猜想正确的结论.请你完整的评价甲的实验及结论甲的实验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Ba2+,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所以只能证明甲自己猜想错误,而不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在甲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上述实验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成红色现象,最终,乙同学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总结与交流】有的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有的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多余的步骤是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理由是原溶液中一定含有OH-,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没有必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