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7802  147810  147816  147820  147826  147828  147832  147838  147840  147846  147852  147856  147858  147862  147868  147870  147876  147880  147882  147886  147888  147892  147894  147896  147897  147898  147900  147901  147902  147904  147906  147910  147912  147916  147918  147922  147928  147930  147936  147940  147942  147946  147952  147958  147960  147966  147970  147972  147978  147982  147988  14799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兴趣小组利用浓盐酸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1所示:
(1)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2~3滴石蕊试液 液体显紫色 结论: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②在步骤①的烧杯中再滴加浓盐酸 
试液变红
 结论: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③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烧杯B中试液变红原因:
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氯化氢分子存在,这些氯化氢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稀盐酸而呈酸性,所以烧杯B中的紫色石蕊会变为红色,结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交流讨论:
①该兴趣小组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②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再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图2)正确的是乙(填写“甲”或“乙”),你选择的理由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变小.
③若上述浓盐酸中溶剂所含氢原子数是溶质所含氢原子数的7倍,则该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古过程,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兴趣小组的利用浓盐酸烧碱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1所示:
(1)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2~3滴石蕊试液液体显紫色 结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②在步骤①的烧杯中再滴加浓盐酸试液变红 结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③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烧杯B中试液变红 原因: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氯化氢分子存在,这些氯化氢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稀盐酸而呈酸性,所以烧杯B中的紫色石蕊会变为红色, 
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实验讨论:
①该兴趣小组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②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如图2)正确的是乙(填写“甲”或“乙”),你的选择理由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变小;
③若上述浓盐酸中溶剂所含氢原子数是溶质所含氢原子数的7倍,则该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确认已变质.某学习小组展开如下探究,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并进一步制定回收方案.
【问题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探究1】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资料1】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并不断振荡.
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部分变质,含有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将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问题2】如何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2】回收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资料2】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1020406080100
溶解度(g/100g水)6485138203285376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试剂x的化学式Ca(OH)2,操作y的名称为过滤.
Ⅱ.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系列操作z中 ②操作名称为降温结晶.
Ⅲ.探究1中的物质检验和探究2中的除杂提纯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实验探究1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目的是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实验探究2除杂是为了除去产品中的杂质而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E的名称水槽.
(2)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这个实验除选用A、D、E、F、I外,还需增加的仪器是酒精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一套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BCG(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通过查阅资料获知:镁在加热条件下与O2、N2、CO2、H2O均能发生反应;氮化镁(Mg3N2)能与水反应;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小强欲在实验室里以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2所示.
①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a→g、f→d、e→b、c、→h.
②通气后,应先点燃装置C(填“B”或“C”)的酒精灯,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电动车的使用不仅符合“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同时电动车的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很方便地串街走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图是一款电动车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④(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①②.
(2)现在的电动车上绝大多数装的是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使用报废后应回收处理,原因是电池中的铅元素对人体有害,会污染环境.
(3)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如“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请写出检验方法取少量该双吸剂放在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并有气泡放出,则证明双吸剂有效;若只有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无气泡放出,则双吸剂无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写出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溶液中都含有H+、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
CFCl
F、Cl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1个电子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烛组成里含有碳、氢、氧元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是一个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他根据“一般与特殊”这一化学学科思想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的结论产生质疑,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在一节“自主探究”实验课上,他将纯净的铜片放进氯化铁溶液中,惊喜地发现:溶液由黄色逐渐变成浅绿色,而铜表面仍然不变.
提出问题:铜真的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吗?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反应后铜的质量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初步结论
 精确称量mg铜丝,然后放进ng氯化铁溶液中 
小于m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大于n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
评价交流:小明找来同学小刚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小刚认为,为确保结论正确应通过实验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铜离子,其实验步骤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有铜离子.
查阅资料:为确保结论正确,小明查到如下资料;Cu+2Fe3+═Cu2++2Fe2+
得出结论: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由此可见,化学反应规律为一般规律.
拓展实验:根据节约、环保的原则,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变为一种溶质的溶液,其操作方法是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然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铝是目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一种金属.
(1)铝原子的电子排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铝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铝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
(2)在做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小明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是氧气;小红猜想是氢气;小亮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进行实验】利用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①小明: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他的猜想错误.
②小红:用图2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她的猜想争取.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展,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伸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中AC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伸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3)若用足量的铝与40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1.2g氢气,则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有咸味也有毒性,不能用于烹调食物,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1C.+3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