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8048  148056  148062  148066  148072  148074  148078  148084  148086  148092  148098  148102  148104  148108  148114  148116  148122  148126  148128  148132  148134  148138  148140  148142  148143  148144  148146  148147  148148  148150  148152  148156  148158  148162  148164  148168  148174  148176  148182  148186  148188  148192  148198  148204  148206  148212  148216  148218  148224  148228  148234  14824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①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现象是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2)图②是与铝有关的实验.铝丝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某位同学在进行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A(填序号).
A.铝丝未打磨    B.硫酸铜溶液变质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3)图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实验甲的作用是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碱潮解B.大米酿醋C.电壶烧水D.滴水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活动开放日,同学们带着对Na2CO3、NaHCO3两种盐的性质的探究课题进入实验室:
【实验一】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Ⅰ、Ⅱ中均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2CO3的试管变热,盛NaHCO3的试管变冷.
【提出问题】两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而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乙同学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t1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温度t2
③分别加入10mL 密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实验记录】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表:
t1/℃t2/℃t3/℃
Na2CO3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分析与结论】
(1)通过步骤①可得出甲同学猜想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固体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通过步骤②和③得到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思与评价】
老师指出乙的设计仍存在不足,并补充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为1.1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2.2℃.
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序号);
A.盐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过程
B.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实验Ⅰ和Ⅱ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和稀释有关
【实验二】
同学们实验中无意将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遂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Ⅰ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NaOH与NaHCO3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CaCl2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若要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实验2】证明NaOH与NaHCO3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对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分别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小明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猪肉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猪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是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大量气体的探究.
(1)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水蒸气和CO2存在,装置导气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为::
气体样品→d→c→b→a.
(2)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1取样与试管中,加入食醋
并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取安多夫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残留白色固体粉末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实验探究二】测定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上述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固体粉末,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小明想用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来推算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于是称取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固体粉末6.9g,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
(1)“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实验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3)确定沉淀A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或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4)该安多夫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102030405060
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
硝酸钾20.931.645.863.985.5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20℃时,向68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2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
C.分别将2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40℃,此时硝酸钾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
D.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写出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制取氢气的装置是D(填字母).
(4)若要配制18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10.0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量取、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5)小芳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27.4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小芳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燃烧匙应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减少由于反应放热导致氧气从瓶口扩散出去;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能成正比关系.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如果P1<P2,则$\frac{a}{b}$的取值范围是$\frac{3}{8}$<$\frac{a}{b}$≤$\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我们每天要接触一些化学反应,都在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A(填字母序号).

(2)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填字母序号).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CO2新循环体系: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填序号).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氮原子2N②5个碳酸根离子5CO32-③烧碱NaOH④生石灰CaO⑤硫酸铁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1)如图1有A、B、C三个实验操作图,回答

①实验A现象是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②实验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导电性明显增加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能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③实验C,使用红磷的作用是和白磷比较,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向一定量的废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体积与溶液pH变化如2图所示,填空:
①AB段反应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D点表示溶液中溶质有NaCl、Na2CO3(填化学式);
④为了防止污染,兴趣小组对废液进行处理,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下列过量的物质使废液呈中性,该物质可能是C.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D.纯碱
(3)有密封不好的氢氧化钠样品,取l0g白色粉未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8克,请计算白色粉未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