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8184  148192  148198  148202  148208  148210  148214  148220  148222  148228  148234  148238  148240  148244  148250  148252  148258  148262  148264  148268  148270  148274  148276  148278  148279  148280  148282  148283  148284  148286  148288  148292  148294  148298  148300  148304  148310  148312  148318  148322  148324  148328  148334  148340  148342  148348  148352  148354  148360  148364  148370  14837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物质的溶液.
(3)5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gZn,充分反映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g,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Ⅰ: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能发生反应.
【方案1】测定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发现pH减小了,但仍然大于7,小组中有的同学认为根据这个测定结果可以认为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理由滴加的盐酸中含水,加入后使NaOH溶液变稀,同样会使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经过讨论后,他们向溶液中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
【方案2】借助于无色酚酞试液.
【药品仪器】(如图1)

①取A(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胶头滴管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红色消失;
③用F蘸取②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③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取②中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
(2)探究步骤②中无色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兴趣小组同学又分别选取了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铁粉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分析并判断: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少量铁粉黑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浅绿色稀盐酸过量
方案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上述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①(填“①”、
“②”或“③”),错误的原因是氯化钠溶液中也含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
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方案以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你选用的试剂是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钠溶液.
(3)探究Ⅱ: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图2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H+、OH-结合生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图中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
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
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
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HCl

实验
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
<(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二.(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
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盐酸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中国制造正在持续发展,合金是其中重要的金属材料.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2)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2,操作中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

①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
②Ⅰ、Ⅱ中的操作均包括过滤;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
B.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C.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3)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混合物(不含结晶水)的质量为1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小芳将铝片放入浓氯化铜溶液中,看到有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多,收集该气体点燃可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则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选择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  )
A.H2SO4B.HClC.Cu(OH)2D.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有孔塑料瓶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不能用铁丝代替,原因是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造成二氧化碳不纯.
(2)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a(填字母)端口通入;若将装置B中的浓H2SO4换成适量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装置A产生的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c(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 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用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N2,属于氧化物是CO2(写出一种即可),能供给动物呼吸的气体是O2.(本小题用化学式表示)
②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2KMnO4$\stackrel{△}{→}$K2MnO4+MnO2+“”↑.“”中应填入的物质是O2
③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纯碱制取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在“联合制碱法中”有一种生成物是氯化铵(NH4Cl),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氯化铵是一种化肥,属于氮肥(填元素名称).请你写出氯化铵中所含原子团的名称铵根.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frac{14}{14+1×4+35.5}×100%$(写出计算过程,不需计算结果).
④波尔多液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可以防治某些植物病害.通常用1%的硫酸铜溶液与熟石灰混合制得.若要配置1000克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5%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20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