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8829  148837  148843  148847  148853  148855  148859  148865  148867  148873  148879  148883  148885  148889  148895  148897  148903  148907  148909  148913  148915  148919  148921  148923  148924  148925  148927  148928  148929  148931  148933  148937  148939  148943  148945  148949  148955  148957  148963  148967  148969  148973  148979  148985  148987  148993  148997  148999  149005  149009  149015  14902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0H)2C0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02和Cu0.
设计实验:实验①:按如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 和C02
以上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d,e 接b;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因澄清石灰水中的挥发或冷疑作用而干扰原产物中水蒸气的检出.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0(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现象和结论:
实验①中:U型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H2O(或水);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化学学习小组对草木灰中K2CO3含量进行测定(假设样品中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石灰水等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1:取草木灰样品100g,加入250g、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碱石灰(生石灰与烧碱的混合物)中,称得碱石灰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为4.5g.
方案2:取草木灰样品100g,先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10g.
(1)取草木灰样品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草木灰不能与含铵根离子的化肥混合使用.
(2)K2CO3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78:48
(3)实验室用36.5%的浓盐酸配置250g、7.3%的稀盐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200g
(4)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方案1,简述理由产生的气体未经干燥就通入碱石灰,使测量结果偏大
选择合理的方案,计算草木灰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即干燥剂).
(1)氢氧化钠、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腐蚀性强;氢氧化钠易变质,检验其是否变质,可选用试剂稀盐酸.
(2)还原铁粉:称“双吸剂”,能吸收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常用于食品保鲜.
(3)生石灰:常用食品干燥剂.取一袋干燥剂,进行如图实验,向盛有一定量食品干燥剂的烧杯中注入适量水,过一会儿,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石蕊变红.
现象解释: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可乐温-度升高,液体中碳酸分解、且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瓶内气体压强变大,瓶内部分气体沿导管进入试管中,试管中发生反应CO2+H2O=H2CO3(化学方程式).
(4)硅胶:高活性吸附材料,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下面流程是利用工厂废水(含乙醇和大量无机悬浮物)和电子工业废料(含SiO2和Cu2(OH)2CO3)制备硅胶,并回收铜的工艺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a.“初沉”加入的试剂是明矾,其作用是吸附悬浮物,使其沉降.
b.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OH+CuO$\frac{\underline{\;\;△\;\;}}{\;}$Cu+H2O+CH3CHO
c.试剂Y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快反应Ⅱ速率的措施有(任写一条)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或将固体粉碎或升高温度等
d.与生石灰相比,硅胶作为干燥剂的优点是可再生、无腐蚀性,氧化钙与水放热易造成伤害.(写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他们就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一】: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1)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否(填“是”或“否”),其理由是反应物中含H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写出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 H2SO4(浓)CuSO4+SO2↑+2 H2O.
(2)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Cu$→_{加热}^{浓硫酸}$CuSO4    方案二:Cu$→_{加热}^{O_{2}}$CuO$\stackrel{稀硫酸}{→}$CuSO4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二具有的优点有BC(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探究二】: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同学们对上述实验后试管内残余清液成分进行了讨论,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不能将硫酸耗尽.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快,放出大量热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2)甲方案是否可行?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只能求出SO42-质量,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3)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你认为图2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ACE;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AB(填序号);
A.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不纯的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且放热,使瓶中压强增大;
③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3中的集气装置B (填“A”或“B”).
(4)小张同学用如图4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A(填序号);
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
②实验中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倾斜,将锌粒(选填“锌粒”或“残余清液”)转移到Y形管的另一边.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
锌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③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反应放热,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少(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④该实验中残余清液质量为a g,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b mL(假设在实验条件下气体密度为c g/mL),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49bc}{a}$(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⑤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c.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分解生成了品红.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得出结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反思提高】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活性炭的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二氧化硫使溶液褪色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由b端通入(填“a”或“b”).
(2)关闭K2,打开K,通入氧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由此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或氧化性).
(3)关闭K2,打开K2,通入氧气,装置C、D经检验均充满氧气后,再关闭K2并撤去装置B.两天后,装置C中铁丝表面布满铁锈,装置D中不锈钢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不锈钢丝(填“铁丝”或“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较强.
(4)实验室利用装置B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能较快的产生氧气.小刚同学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1)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DF(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Ⅱ、小强同学欲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然后利用氢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含Fe2O3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选择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A,接下来连接装置的顺序为:D1→C→D2→D3.(已知:Fe2O3+3H2$\frac{\underline{\;\;△\;\;}}{\;}$2Fe+3H2O;其中D1、D2、D3为三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1)写出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在装药品之前,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关闭活塞,将右侧导气管通入水中,用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产生.
(2)小强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测算氧化铁样品中含有Fe2O3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条件下,若装置中不连接D1,则测算结果将偏大(填写“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丽喜食豆腐,今天,小丽让妈妈为她做菠菜炒豆腐,可小丽的妈妈却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提出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草酸钙(CaC2O4)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积物.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 如硫酸钙(CaSO4)等,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H2C2O4)、草酸钠(Na2C2O4),豆腐和上述几种蔬菜混合食用,可能诱发“结石”症.
(1)由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草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草酸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请写出草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2O4+CaSO4═Na2SO4+CaC2O4↓.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诱发“结石”症.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min~3min,取1mL~2mL滤液于试管中,丙滴加少量CaSO4或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草酸钙生成
②在步骤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CaC2O4
【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③将步骤②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CO2步骤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
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stackrel{187℃}{→}$H2O+CO2↑+CO↑
利用图Ⅱ①和图Ⅱ②加热草酸晶体,以验证草酸受热是否分解.连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的现象是:图Ⅱ①: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其原因CaCO3+H2O+CO2═Ca(HCO32;图Ⅱ②:试管里澄灰水只变浑浊其原因是草酸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草酸钙;能验证草酸受热分解的装置是1(填图Ⅱ中的编号“①”或“②”),理由是:因为①中有冷却装置(从装置的特点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组同学在学习盐的性质时,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Ca(OH)2,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①正确.
请写出碳酸钠与溶液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否,理由是加入的(少量)盐酸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
B中加入Na2CO3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猜想一”成立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若A、B两支试管中都没有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5)【反思与拓展】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时,除考虑可溶性的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1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b→f→g→d(填装置字母代号).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如图2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i端通入(填“h”或“i”).
(4)实验室制取甲烷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则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