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144  149152  149158  149162  149168  149170  149174  149180  149182  149188  149194  149198  149200  149204  149210  149212  149218  149222  149224  149228  149230  149234  149236  149238  149239  149240  149242  149243  149244  149246  149248  149252  149254  149258  149260  149264  149270  149272  149278  149282  149284  149288  149294  149300  149302  149308  149312  149314  149320  149324  149330  14933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盐酸和硫酸是常见的酸,某化学学习小组探究了它们的一些性质.
(1)用稀硫酸和盐酸均可以去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哪种微粒能使氧化铁溶解,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得出初步结论.
①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Fe2CO3的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振荡 固体不溶解${SO}_{4}^{2-}$或Cl-不能使Fe2O3溶解;H2O分子不能使Fe2O3溶解
②同学们认为不需要做“向Fe2O3中加入水”的对比实验,其中的理由是什么?
(2)同学们把如图1甲、乙所示实验完成后,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中有气泡产生.

①经讨论确定,A试管中废液里的溶质是Na2SO4、H2SO4(写化学式,下同);B试管中废液里的溶质是NaCl、Na2CO3
②在丙所示实验过程中有气体产生,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如图2(左)所示为二者溶液混合的探究实验.随着盐酸的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b点时如图呈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②当溶液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中氢氧化钠已经不存在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g稀硫酸,且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5g.请计算: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后,我们知道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老师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但未看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分小组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发生.下面是某一小组的交流过程:
[设计方案]
[交流讨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上述两个方案都不正确.
请选择上述一个方案,写出在实施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气球鼓起来,该方案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气球鼓起来.
[进行实验]
随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正确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CO2,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反思交流]
①请你再写出一个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②经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认为对于这类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想要证明其发生,我们设计实验的思路是: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证明反应物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化学课学堂上要学习碱的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里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原理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气球变大.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3)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中加CaCl2(或BaCl2出现白色沉淀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的发生.
【应用】通过反应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若一瓶氢氧化钠长期敞口放置,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小于1-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证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先加入①③,①硝酸钙②氢氧化钙③硝酸钡④氢氧化钡(填写序号),出现沉淀,再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可以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frac{\underline{\;高温\;}}{\;}$CO+H2,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水煤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实验现象:B中固体变红,C中固体变蓝,D中溶液变浑浊.
【改进实验】乙同学认为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在装置A、B之间还需增加装置F、G,其中F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G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已被全部除去.
【拓展探究】CO和H2的混合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1)“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不可能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物是B(填字母).
A.甲醇(CH3OH)   B.乙醇(C2H5OH)   C.甲醛(CH2O)   D.乙酸(CH3COOH)
(2)若用CO和H2的混合气冶炼铁,混合气所起的作用是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作还原剂”).
铁元素可以形成3种氧化物,分别是Fe2O3、Fe3O4 和FeO(黑色).如图所示实验中,黑色粉末可能为一种或几种铁的氧化物,充分反应至铁的氧化物全部转化为铁,装置I的增重为3.6g,装置J的增重为6.6g,假设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黑色粉末为Fe3O4和FeO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是制取乙炔(C2H2)的重要原料.
(1)用电石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伴随着的能量变化表现为发光、放热,所以乙炔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属.
(2)电石制取乙炔后产生的灰浆可用来制备KClO3晶体.流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过滤的说法正确的是AD(填字母).
A.在化学实验中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B.使用的玻璃仪器包括长颈漏斗、烧杯、玻璃棒
C.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
D.过滤器中的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②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Ca(ClO32CaCl2KClO3KCl
溶解度/g209.074.57.334.2
上述流程中,向Ca(ClO32、CaCl2溶液中加入KCl,KCl与Ca(ClO32(填化学式)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得到KClO3晶体.
③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KClO3、CaCl2、KCl、Ca(Cl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硫酸亚铁,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

(1)煅烧炉中碳酸亚铁首先分解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然后煤粉把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作用是将铁从氧化亚铁中还原出来.写出发挥该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O+CO$\frac{\underline{\;高温\;}}{\;}$Fe+CO2
(2)循环利用X的优点是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或降低生产成本).
(3)请设计实验证明硫酸铵是铵态氮肥.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为铵态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较多的 FeSO4,为综合利用 FeSO4,他们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

(1)生产过程中先向 FeSO4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由于氨气溶解度比二氧化碳大,这样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2)操作①的名称是,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3)操作③中X的化学式为:煅烧生成的Fe2O3可用于工业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该工艺流程中制取的(NH42SO4在农业上可以用作做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与酸、碱反应的性质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1)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液体同时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最终观察到烧杯内只有蓝色溶液,写出该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2H2O+CuSO4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芳:溶质是Na2SO4、CuSO4、NaOH
小明:溶质是Na2SO4、CuSO4
小华: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请你判断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CuSO4、NaOH相互反应,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其他两种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液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  黑色固体溶解 小华观点正确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可知,铜离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为防止环境污染和回收金属铜,工厂在排放含上述成立的废液前要加入过量的BD.
A.NaOH  B.铁粉   C.CaCO3   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某些单质,其中Cu约占10.3%、Zn约占5.0%、S约占1.2%.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加热的条件下,Zn、Cu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步骤①产生的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
(2)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②、③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D和溶液F中ZnSO4的质量相等
c.溶液D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的质量
d.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不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OH-(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2不成立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变红猜想3成立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②KOH固体应密封保存,原因是2KOH+CO2═K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