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165  149173  149179  149183  149189  149191  149195  149201  149203  149209  149215  149219  149221  149225  149231  149233  149239  149243  149245  149249  149251  149255  149257  149259  149260  149261  149263  149264  149265  149267  149269  149273  149275  149279  149281  149285  149291  149293  149299  149303  149305  149309  149315  149321  149323  149329  149333  149335  149341  149345  149351  14935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原瓶
D.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中纸上称量
E.组装气体制备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F.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值
G.蒸发结束后用手将蒸发皿从铁圈上拿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交流与表达]

(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易溶性杂质CaCl2、MgCl2
(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MgCl2+2NaOH═Mg(OH)2↓+2NaCl(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取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碳酸钙.
(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6)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在除去MgCl2和CaCl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和Na2CO3
[实验方案设计]
(7)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向溶液C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不变色.(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点的含义是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75g.
③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2)将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D.
A.溶液的质量 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010203040506070
/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最小范围是20-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1是燃气灶示意图.

(1)如图1是燃气灶的图片:图片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旋钮.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其原因是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空气或氧气不足).此时就需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2)如图2两图分别表示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的质量.
①其中较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使用煤作燃料时最易形成酸雨.
②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如表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反应后
ABCD
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C(填字母序号); 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1:9.
(3)图4表示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模仿该图,在图5中建立甲烷(CH4
中氢的质量分数模型.
(4)利用化学知识自如的控制化学变化,才能真正让化学服务
于人类社会.
“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在受到球体中心膨破力时,
能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均匀爆撒开,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其达到
灭火效果.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 ABC 干粉,主要成分是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①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2PO4$\frac{\underline{\;\;△\;\;}}{\;}$P2O5+2NH3↑+3H2O;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写出一条即可)
③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C.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B.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C.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3:2        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中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能够进行的实验是(  )
①检验纯碱中含CO32-                         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③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                     ④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1-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将8.0g黄铜(Cu和Zn的合金,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放到盛有4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7.92g,请计算该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装置A和D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用装置B代替A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装置E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3)通过E、F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出一点即可)防止炸裂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如图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部件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橡胶(填序号,一种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是Fe(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
(2)电动车轮毂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与铁制材料相比铝合金材料轻便耐用的是因铝合金密度小,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3)为防止电动车的铁制车篮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镀一层金属、涂一层漆.
(4)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与使用汽油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更“环保”,因为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填一种气体即给分)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当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报废后回收处理是因为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的铅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碳酸盐遇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所以遇稀盐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