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529  149537  149543  149547  149553  149555  149559  149565  149567  149573  149579  149583  149585  149589  149595  149597  149603  149607  149609  149613  149615  149619  149621  149623  149624  149625  149627  149628  149629  149631  149633  149637  149639  149643  149645  149649  149655  149657  149663  149667  149669  149673  149679  149685  149687  149693  149697  149699  149705  149709  149715  14972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1)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X的值是11,M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A(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元素的离子符号是Na+;(用元素符号填空,下同)
(4)M元素和第(2)小题的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图1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铁架台 ②长颈漏斗.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D(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小红同学要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B和C(填字母)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检查上图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连接好后,先把导管口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2所示.
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符合要求,B装置应改为图3中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如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已知只含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

(1)写出如图物质的化学式:BCaCO3;CCO;DCu;ECO2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其反应基本类型:E→C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可以表现的化合价为-1.下列与该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填字母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氮肥硫酸铵中混有硫酸氢氨.为测定该氮肥的含氮量,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一定量氮肥样品,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备用.已知:
a.氢氧化钠少量时:2NH4HSO4+2NaOH=(NH42SO4+Na2SO4+2H2O
b.氢氧化钠过量时:NH4HSO4+2NaOH=Na2SO4+NH3↑+2H2O
c.四氯化碳是一种不溶于水和酸的有机溶剂,密度大于硫酸,氨气不溶于有四氯化碳.
d.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②广口瓶内四氯化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若不用四氯化碳只用稀硫酸吸收,装置可以如何改进导管最下端加倒置的漏斗.
③指导老师指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即使氢氧化钠足量且实验过程中无氨气外泄,测得的样品含氮量仍将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残留在发生装置里的氨气没有被稀硫酸吸收.
(2)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后(改进装置图略),进行如下实验.称取不同质量的上述样品分别与40g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完全溶解后,加热充分反应(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并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测得氨气的质量.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40.00
样品质量/g7.75015.5023.25
氨气质量/g1.8701.8701.700
请计算:样品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9.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含铜粉和碳粉的工厂废料,现想利用废料制氢氧化铜沉淀,请同学们完善工艺流程.

(1)A操作的方法是在空气中灼烧.
(2)B过程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C操作中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将硫酸铜反应完.
(4)D操作为,洗涤、低温干燥.判断洗涤干净的方法和现象是,取洗涤液加酚酞,不变红.
(5)A操作充分反应后,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固体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
B.钛酸亚铁是铁和钛的合金
C.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D.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6.2 g食盐固体,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称量时,两盘分别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C.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不慎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无明显变化,对于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
【提出猜想】
猜想1:HCl和BaCl2
猜想2:HCl、Ba(OH)2和BaCl2
猜想3:只有BaCl2
你的猜想是Ba(OH)2和BaCl2(填化学式)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2;原因是2HCl+Ba(OH)2=BaCl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表方案.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结论
a.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猜想3正确
b.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先有气泡产生,再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
(1)小王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步骤a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除了使用酸碱指示剂外,请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铜溶液不产生沉淀
除了以上使用的试剂外,你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或方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方法是: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产生沉淀,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钡;
利用pH试纸,方法是:利用玻璃棒蘸取烧杯中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竹炭包(如图1)质地坚硬、通气性好、具有良好的吸附甲醛、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并能释放天然矿物质,促使植物生长,净化空气.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色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2所示.
(1)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3)B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反思与拓展】
(4)这套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在a处点燃尾气,或利用塑料袋把气体收集起来.
(5)依照如图流程,用F装置替换E装置,欲进一步验证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你认为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通入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氧气,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
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出去牙齿中的污渍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