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573  149581  149587  149591  149597  149599  149603  149609  149611  149617  149623  149627  149629  149633  149639  149641  149647  149651  149653  149657  149659  149663  149665  149667  149668  149669  149671  149672  149673  149675  149677  149681  149683  149687  149689  149693  149699  149701  149707  149711  149713  149717  149723  149729  149731  149737  149741  149743  149749  149753  149759  1497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选项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②③(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装置E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收集一瓶干燥且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b(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
(5)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D装置(填选项字母),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用废弃的金属镁、铁、铜制取重要化工原料MgSO4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铁;金属B是铜.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a(填序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CuSO4,HCu(OH)2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吸收”或“放出”)热量,说一说D的用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一条即可).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2)反应前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可能.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①.(用下列对应序号填空)
①金属材料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材料        ④复合材料
(2)某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对铁质零件进行“发蓝”处理后,其表面会形成致密氧化膜,从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致密的氧化膜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发蓝”处理效果不好,因为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结晶方法.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t2℃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30g甲物质或蒸发掉50g水.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x=7.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D.
(3)写出B粒子的化学符号是Na+
(4)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Mg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1)用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甲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乙实验:试管1中溶液变浑浊.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丙实验: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3中溶液变浑浊.
丁实验:分别加热a、b、c内的溶液至沸腾,d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f内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2)【实验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药品进行实验: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溶液.有同学提出了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碳酸钠的生成,其理由是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碳酸钠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不存在.
参考上述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煤油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①所示,向烧杯内溶液甲加入固体乙,溶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②所示,下列各组物质与图②中的变化关系不相吻合的是(  )

选项 A B C D
 溶液甲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稀硫酸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固体乙 硝酸钾 锌氧化铁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关于酸和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不一定是化合物,碱一定是化合物
B.酸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碱中也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C.酸与碱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酸不一定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一定能与所有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