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827  149835  149841  149845  149851  149853  149857  149863  149865  149871  149877  149881  149883  149887  149893  149895  149901  149905  149907  149911  149913  149917  149919  149921  149922  149923  149925  149926  149927  149929  149931  149935  149937  149941  149943  149947  149953  149955  149961  149965  149967  149971  149977  149983  149985  149991  149995  149997  150003  150007  150013  15002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属于化合物,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B.硬水和软水都属于溶液,生活中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硫酸铜溶液中溶剂是硫酸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下列“描述内容”解释正确的是(  )
 描述内容解释
A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和工业制取氧气物质发生变化的类型相同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时,分子体积变大
C烈火见真金金化学性质稳定
D喝汽水易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这一治疗疟疾的药物,成为中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中含有42个原子
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一: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的pH<7,测定pH的操作是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变色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实验二:探究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a、b、c分别为Fe、Ag、CuSO4.(写化学式)观察到试管中有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现象时,就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三:探究硫酸铜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小组同学将实验三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得蓝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两种可能.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仍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写化学式)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欲将得到的蓝色固体转化成硫酸铜溶液,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氨气(NH3)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具有还原性,在纯氧中能够认识,当与空气混合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通明火也能发生爆炸.如图是验证NH3在加热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的装置,当挤压橡皮球把氩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广口瓶时,就能促使氨水挥发出NH3并进入试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图中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④⑤①⑥(填序号).
①先通一会NH3,再加热;    ②将CuO粉末装入试管底部;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导气管插入试管的底上部;   ⑥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再停止通NH3
(2)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管口有液体生成,并检测到还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3Cu+3H2O+N2
(3)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填“会”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如何检验尾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NH3?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如果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尾气中含有氨气,反之则不含有氨气.
(4)反应结束时,为什么不能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撤出导管,空气进入,加热条件下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继续探究】你是否有新的方法促使广口瓶中的浓氨水挥发出NH3?请写在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金属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为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设计了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钠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刚好出现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并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问题一】小丽对实验中“待澄清石灰水刚好出现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提出疑问,小刚的解释是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物质对实验产生影响.
【问题二】实验后生成的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成分分别是什么?
【猜想一】同学们猜想黑色颗粒的成分可能是碳.
【实验二】针对黑色颗粒的成分,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如图)来进一步验证,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猜想成立.
【探究活动】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二】同学们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了以下猜想.
(1)碳酸钠;(2)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2)(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你的依据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请设计实验证明猜想(1)是正确的,你的设计是实验步骤:把适量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得出结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frac{\underline{\;\;△\;\;}}{\;}$C+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frac{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向广口瓶中伸入燃烧匙时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部分排出.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造成装置压强减小.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更科学、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同学们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②长颈漏斗.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⑥⑤.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
(4)利用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是(1)(2)(3)(4),属于分解反应类型的是(5)(6)(填序号)
(1)硫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4)在空气中加热铜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2)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出现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后: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