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843  149851  149857  149861  149867  149869  149873  149879  149881  149887  149893  149897  149899  149903  149909  149911  149917  149921  149923  149927  149929  149933  149935  149937  149938  149939  149941  149942  149943  149945  149947  149951  149953  149957  149959  149963  149969  149971  149977  149981  149983  149987  149993  149999  150001  150007  150011  150013  150019  150023  150029  15003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给液体加热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B.冰雪融化C.生石灰投入水中D.活性炭吸附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体积为1.11L(氢气的密度为0.09g/L)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C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CuO(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方案二不需加热(任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填“前”或“后”)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应从图中选择BE(填装置序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C;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和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请你选择最佳的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选择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b(填“a”或“b”)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值得来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1
(2)操作X的名称是研磨
(4)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frac{\underline{\;800℃\;}}{\;}$ZnO+CO2↑;②2ZnO+C$\frac{\underline{\;800℃\;}}{\;}$2Zn+CO2↑;③2Cu2O+C$\frac{\underline{\;800℃\;}}{\;}$4Cu+CO2↑(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5)气体A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另一种生成气体,它的化学式是CO,该气体的用途是用作还原剂(写一条)
(6)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黄金;
实验现象:表面变成黑色;实验结论:是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H2O$\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3H2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可变化的元素是C、H(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理: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③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依据资料①可知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NH4Cl的溶解度<(填“>”或“<”).
(2)NaHCO3受热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模拟实验】验证侯氏制碱法能获得纯碱
步骤蘸有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与结论
1从a管通入NH3,一段时间后,从b管通入CO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1)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2)通NH3的a管若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的后果是
2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
3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结论存在不足.依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确定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方案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是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如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即可水.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打开止水夹a(关闭活塞b和止水夹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继续加水,此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