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859  149867  149873  149877  149883  149885  149889  149895  149897  149903  149909  149913  149915  149919  149925  149927  149933  149937  149939  149943  149945  149949  149951  149953  149954  149955  149957  149958  149959  149961  149963  149967  149969  149973  149975  149979  149985  149987  149993  149997  149999  150003  150009  150015  150017  150023  150027  150029  150035  150039  150045  15005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变红色.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能够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湿润的石蕊试纸都变红色,不同变化是下面的石蕊试纸先变红色,上面的石蕊试纸后变红色,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在大试管底部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在支管口放燃烧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石蕊试纸变色.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③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5)结论:原假设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其氧元素质量分数为28.6%,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3H4O+7O2$\frac{\underline{\;点燃\;}}{\;}$6CO2+4H2O.
(2)食盐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 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 4.5g~9g.
①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确定每天为他注射 200g生理盐水,则每天可为他补充约1.8g食盐.
②小明同学根据NaCl+Ag NO3=AgCl↓(白)+NaNO3这一反应原理,对一瓶生理盐水进行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方案.
探究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1)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钠溶液有剩余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
(2)另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银溶液有剩余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过程
(1)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刚开始产生的气泡为试管中原有的空气.
(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继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有: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变红.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到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小麦同学从课外书上看到,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固体.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含有氧化亚铜?于是他们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难溶于水,氧化亚铜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反应化学方程为
Cu2O+H2SO4(稀)═Cu+CuSO4+H2O,生成的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红色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无色溶液变成蓝色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中,小红将氢氧化钠(NaOH)溶液滴加到金属铝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写出该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锥形瓶.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是错误的.
(2)小敏: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对氢气进行验纯,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①2CuO+C $\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②CuO+C $\frac{\underline{\;高温\;}}{\;}$Cu+CO↑
他们想来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
(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CO2═CaCO3↓+H2O;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CO有毒、有可燃性.
[实验与结论]
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

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
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有Cu生成
②有CO生成
③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结束时,为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体倒吸入试管把试管炸裂.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酒精灯,或塑料袋.
[拓展与交流]如果用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可以是B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依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在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其中只有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据此推断,图中温度t小于(填“>”或“小于”)30℃.
(3)将4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D.
A、丙>乙>丁    B、乙>甲>丙    C、乙>丙>甲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潜艇中的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中第③种方法最好,(填序号)
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写反应式)
优点:常温下就能进行,操作简单;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合理即可).(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充分理解学科本质的基本途径.图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后所做的两个实验.
(1)任写一个反应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或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2)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除此外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使人类生存条件和以改善的主要因素是(  )
A.黑火药的发明B.洒的酿制C.火的发现和利用D.孔雀石的发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