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927  149935  149941  149945  149951  149953  149957  149963  149965  149971  149977  149981  149983  149987  149993  149995  150001  150005  150007  150011  150013  150017  150019  150021  150022  150023  150025  150026  150027  150029  150031  150035  150037  150041  150043  150047  150053  150055  150061  150065  150067  150071  150077  150083  150085  150091  150095  150097  150103  150107  150113  15012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氧气制取和检验实验中.
(1)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进行的,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方在桌面上.
(2)为了探究“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取5只100毫升集气瓶,标为A、B、C、D、E,分别收集体积分数为80%、70%、65%、60%和55%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瓶内预留一定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为了统一标准,每瓶都预留10毫升的水,那么,氧气体积分数80%的A瓶收集氧气前应留的水的体积是77.2毫升.(已知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实验现象如下表.
集气瓶标号 A B C D E
 氧气体积分数(%) 80 70 65 60 55
 铁丝燃烧状况 燃烧剧烈 燃烧较剧烈 燃烧不剧烈 燃烧较微弱不燃烧,发红
实验结果说明: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65%时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锰(Mn)钢属于铁合金,可用于制造钢轨.取少量锰钢碎屑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以后烧杯底部剩有固体,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或碳).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如果用实验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组能够达到目的是AC(填序号).
A.Fe、Mn、40%H2SO4溶液                  B.Fe、Mn、MgSO4溶液
C.Fe、Mn、ZnSO4溶液                      D.Cu、FeSO4溶液、Mn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④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⑤硫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③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②(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4)【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②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时发生爆炸.
③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在b处用酒精灯点燃,或用塑料袋(气球)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ZnCO3高温可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单质:C、Zn、Cu
猜想②可能是氧化物:ZnO、CuO、Cu2O
猜想③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1)乙同学经过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其中的两个猜想②③(填①②③序号),理由是因为C过量,所以可以将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对余下的两种物质(ab代表),甲和乙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3)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结论与应用](4)“假黄金”的成分中a为Znb为Cu;
生活中真假黄金的鉴别,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加稀盐酸,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为假黄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为真黄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为了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图丙装置中A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装置内逸出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干燥管B实验前后的质量并未称量,它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A装置吸收.
(2)甲同学若要计算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测得的数据是B.(填标号)
A.碱石灰的质量    B.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    C.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内的空气没有排出,对实验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已知铜锌合金的质量为1.0g,该温度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可算得获得氢气的质量为0.02g.则乙同学测得的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老师提示很多物质都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明做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发现氧化铜确实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写出小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CuO\;}}{\;}$2H2O+O2↑.

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氧化铜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于是他们认真的查阅资料: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提出问题: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会改变吗?在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会变吗?
设计并实验:
(1)小明把自己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如图②所示.这里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然后把滤出的固体用来重复自己如图的实验,结果还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得出的结论是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小红认为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她的方法是在实验①反应完毕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接着小红又提出过滤得到的氧化铜表面可能有过氧化氢溶液,为此改进的方法是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沉涤.
(2)老师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又提供的如图③④⑤的装置.
要想证明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实验顺序是③④①②⑤④(填①、②等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得出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要想把氧化铜全部从滤纸上转移到蒸发皿中几乎不可能,因此严重了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了使实验更准确,他改变了称量方法:先称出滤纸的质量,过滤后烘干,将滤纸的质量一同称量,解决了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性质是溶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无色B.透明C.纯净D.均一、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1)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猜想】甲同学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甲、乙、丙三位同学中那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叙述理由乙,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取滤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不正确,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时,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ACD(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作出猜想】
猜想1:可能是食用纯碱;
猜想2:可能是食用小苏打;
猜想3:可能是快速发酵粉.
【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NaHCO3+HCl═NaCl+H2O+CO2↑;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
溶解性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根据上面信息,设计了进一步检验白色粉末的两种方案,请你和小明一起完成实验方案:
方案1:加入CaCl2溶液,碳酸钠与之反应生成沉淀,则有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钠,反之为碳酸氢钠;
方案2: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碳酸钠,否则为碳酸氢钠.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