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9979  149987  149993  149997  150003  150005  150009  150015  150017  150023  150029  150033  150035  150039  150045  150047  150053  150057  150059  150063  150065  150069  150071  150073  150074  150075  150077  150078  150079  150081  150083  150087  150089  150093  150095  150099  150105  150107  150113  150117  150119  150123  150129  150135  150137  150143  150147  150149  150155  150159  150165  15017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4年1月11日1时10分许,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仓房社区池廊硕8号“如意客栈”经营者唐英,在卧室内使用五面卤素取暖器不当,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损(含拆除)房屋直接损失8983.93万元(不含室内物品和装饰费用).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灭火原理
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纳米级铁粉常用作食品脱氧剂,但该铁粉在空气中易自燃,需小心保存.某课外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在实验室设计实验并制取食品脱氧剂,流程如图所示.

(1)食品脱氧剂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过程②中,H2与FeCl2在高温下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FeCl2$\frac{\underline{\;高温\;}}{\;}$Fe+2HCl.
(3)过程②中氮气不参与反应,通入N2的目的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1所示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2所示方案进行实验.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2装置将卧式试管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高温.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还欲达到的目的是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的量,降低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②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理由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试管;
(2)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A、C、E、F或A、B、C、D、F(填序号).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或O2).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增加的仪器是酒精灯,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填“a”或“b”)端导入.
(4)依图F打开活塞K滴人稀盐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变红色,不同变化是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提示:紫色石蕊试纸是用石蕊试液染成的干燥的纸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甲的化学式为H2O2;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H2↑+O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2)图2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已知其中只含有两种元素;B、C、D、E均为纯净物.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aCO3;写出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氯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O1O年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低碳”理念,“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1)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会造成酸雨的是SO2
(2)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将其它大分子污染物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Ar;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Al3+
(3)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N2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2O3;  
(5)红磷燃烧后的产物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实验事实和化学原理为依据进行科学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CO2是气体,所以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氧化物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凡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均为单质
D.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101010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21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