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051  150059  150065  150069  150075  150077  150081  150087  150089  150095  150101  150105  150107  150111  150117  150119  150125  150129  150131  150135  150137  150141  150143  150145  150146  150147  150149  150150  150151  150153  150155  150159  150161  150165  150167  150171  150177  150179  150185  150189  150191  150195  150201  150207  150209  150215  150219  150221  150227  150231  150237  15024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
B.PM2.5与形成灰霾天气无关
C.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改善空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B.用氢气作火箭的燃料
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从物质分类看,沼气属于混合物物.
(3)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充分燃烧.
(4)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不良影响.
①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BC(填序号).
A.酸化土壤B.腐蚀金属材料
C.腐蚀大理石雕像D.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②在煤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石可制成环保煤,燃烧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硫、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CO3+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解  释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
B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防止瓶底炸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气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也不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
B.废旧显示器必须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取其中的贵重金属
C.二氧化碳、臭氧和甲烷等会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全球变暖
D.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但会导致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合成气的成分的化学式为CO和H2,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
(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钢铁.请写出合成气中的一种成分与Fe2O3反应得到铁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2O3+3H2$\frac{\underline{\;高温\;}}{\;}$2Fe+3H2O或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C(填字母序号).
A.草酸(C2H2O4)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4)乙二醇的化学式为C2H6O2,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组成大气的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2H6O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6H2O.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认为最直接的优点是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已知酸、碱完全中和时生成的盐称为正盐,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完全中和生成的NaCl、氢氧化钠与硫酸完全中和生成的Na2SO4等.某课外小组,选择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研究中,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见下表).因为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于是他们从盐的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
HCl
(强酸)
H2SO4
(强酸)
H2CO3
(弱酸)
H3PO4
(弱酸)
HNO3
(强酸)
HCl
(强酸)
NaOH
(强碱)
KOH
(强碱)
NaOH
(强碱)
KOH
(强碱)
Cu(OH)2
(弱碱)
Fe(OH)3
(弱碱)
生成的正盐NaClK2SO4Na2CO3K3PO4Cu(NO32FeCl3
溶液的pH=7=7>7>7<7<7
根据以上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的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硝酸铁、硫酸铜,呈碱性的是磷酸钠、碳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因为功:W=FS且使用滑轮组能省力,所以使用滑轮组也能省功
B.NaCl、Na2SO4属于盐,它们的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都是显中性
C.铁容易生锈而铝很难,所以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出现一些变化的证据,比如:有气体生成、沉淀出现、颜色变化.下列有一项发生了变化,但找不到证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
C.稀硫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D.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鉴别织物是蚕丝(真丝)或是人造丝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B.滴加浓硫酸C.滴加酒精D.灼烧后嗅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