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079  150087  150093  150097  150103  150105  150109  150115  150117  150123  150129  150133  150135  150139  150145  150147  150153  150157  150159  150163  150165  150169  150171  150173  150174  150175  150177  150178  150179  150181  150183  150187  150189  150193  150195  150199  150205  150207  150213  150217  150219  150223  150229  150235  150237  150243  150247  150249  150255  150259  150265  15027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xH2O$\frac{\underline{\;\;△\;\;}}{\;}$(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一氧化碳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偏大(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frac{5a-m}{4m}×100%$(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四只试管中盛放的均为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活动与探究1】
(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其余同学都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结论1】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变质.
【提出问题】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活动与探究2】丙、丁同学又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3)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
(4)丁同学向试管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请写出丁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5)丙、丁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丁.
【结论2】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D.Ba(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做完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试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1)甲同学:NaCl
(2)乙同学:NaCl和HCl
(3)丙同学:NaCl和NaOH
(4)丁同学:NaCl、HCl、NaOH
【小组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发现不用做实验就可断定丁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查阅资料】NaCl溶液显中性,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乙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2)成立
丙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添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小明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小明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若丙同学的实验现象为溶液仍无色,乙同学实验现象还为表中所列,则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兴趣小组同学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内,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同学们对镁与CO2反应的产物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产物是MgO和C;
猜想Ⅱ:产物是MgO、MgC2和C.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查阅资料】MgO+H2O=Mg(OH)2,Mg(OH)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MgC2+2H2O=Mg(OH)2+C2H2↑.
【实验分析】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猜想Ⅱ不正确;
②为了验证另一种猜想中白色固体成分,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实验操作取步骤①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若该猜想正确,写出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对“CO2不助燃”,你有什么新的认识CO2不助燃不是绝对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2CO3、NaCl,还可能含有NaOH.
【解释与结论】(5)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盐酸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
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工业制O2,O2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四瓶无色气体,它们是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请将它们一一鉴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中,一位同学不小心碰翻了酒精灯,实验台上流淌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这时,他应该(  )
A.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迅速离开实验台
C.端起水槽将水倾倒在燃烧处D.拿起灭火器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小红在家中清洗玻璃杯,冲洗干净的标志是(  )
A.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玻璃杯已经洗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