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101  150109  150115  150119  150125  150127  150131  150137  150139  150145  150151  150155  150157  150161  150167  150169  150175  150179  150181  150185  150187  150191  150193  150195  150196  150197  150199  150200  150201  150203  150205  150209  150211  150215  150217  150221  150227  150229  150235  150239  150241  150245  150251  150257  150259  150265  150269  150271  150277  150281  150287  15029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 NH3↑+H2O+CO2
(2)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

【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如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氨气和水蒸气,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填名称).
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D中或使得生成的CO2全部被D中的碱石灰吸收.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7)若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与小组同学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学生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①Ca(OH)2+2HCl=CaCl2+2H2O.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Ⅰ:溶质为CaCl2;  猜想Ⅱ:CaCl2和HCl;
猜想Ⅲ:②CaCl2和Ca(OH)2;  猜想Ⅳ:CaCl2和Ca(OH)2和HCl;
某同学认为以上猜想有一个是不合理的,是猜想 ③Ⅳ(填序号)并说明原因 ④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格中未完成的项目):
实验方案方案一:加锌粒方案二: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⑤产生气泡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无⑥Ca(OH)2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⑦Ⅱ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酸碱中和反应如果没有明显现象,通常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先滴加酸碱指示剂,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下列中和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发生的是⑧BD(填字母)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B.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氢氧化铁和稀盐酸              D.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原因是因仓库起火后铁桶遇热受损,桶内金属钠遇到灭火使用的水后引发的巨大爆炸.金属钠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发生此类火灾最好选用干粉(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小娟同学思考能否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钠的活动性大于镁,故猜想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小娟进行探究:将点燃的钠块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出现大量白烟同时产生黑色物质,经实验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黑,白烟的成分为某一种物质,请你帮助小娟继续完成下列探究: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可能是Na2O或Na2CO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表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
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是Na2CO3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CO3+C
小明认为白烟的成分还有可能是NaOH,你认为可能吗?不可能,理由是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A中液体通过长导管进入装置B,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A中液体能进入装置B的原因:关闭止水夹C后,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A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将A中液体通过长导管压入B中,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Cl、H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OH;    猜想4: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1一定不合理.理由是若存在HCl会与B中的白色沉淀CaCO3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2不正确.
实验2:(在下表中横线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实验操作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迅速分解生成Na、N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N3$\frac{\underline{\;撞击\;}}{\;}$2Na+3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工业上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为NH3
【问题探究】
(一)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2)某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测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称量时间质量(g)
试样10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反应开始后15秒33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反应开始后35秒339.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反应开始后55秒339.00
①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②若无浓硫酸的洗气装置,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问题探究】
(二)测定某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小谈同学精确称量0.140g NaN3样品,设计如图2装置测定其质量分数.
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管注水,左右两边出现稳定的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2)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使水蒸气液化.
(3)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充分反应. 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mL(N2的密度为1.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A(填字母序号).
A.100mL        B.1L       C.2L
(4)计算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测定黄铁矿中FeS2含量的两种方法如图所示:

已知:王水(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而成)与FeS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2+5HNO3+3HCl═FeCl3+2H2SO4+5N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还有漏斗;
(2)通常黄铁矿中会含有其它金属杂质,用方法I测定黄铁矿试样中FeS2的含量时,测定结果会偏高(填“偏高”、“偏低”、“不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方法II中加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完全除去H2SO4,写出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2HCl+BaSO4↓;
(4)工业上一般不直接用黄铁矿冶炼铁的原因是:会产生SO2气体污染空气.
(5)称取黄铁矿试样1.60g,用方法Ⅱ进行测定,称得干燥后的滤渣质量为1.66g,假设矿石中的硫元素全部来自于FeS2,则该矿石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2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碱石灰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
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CO32-(填离子符号);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好装置,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4g.
(3)关闭K1,打开K2(填“打开”或“关闭”),然后向牙膏样品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
(4)打开K1,关闭K2,缓缓鼓入空气,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5)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且充分反应)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
(3)根据上面数据计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氯化钠(填名称).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2,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2正确.小强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2的正确性,原因是稀盐酸能与硝酸银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小丽为验证猜想3,选用碳酸钠做试剂.若猜想3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若验证猜想4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②③(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图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图1装置C中的药品为氢氧化钠溶液.
(3)图1装置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实验结论】猜想2正确.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将图1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如图2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珠(或水雾).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猜想①只有Cu; 猜想②只有Fe2O3; 猜想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如图1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表:
反应前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小丁同学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③成立.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小丽认为不需要,理由是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如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图2装置代替原装置,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AB.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