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156  150164  150170  150174  150180  150182  150186  150192  150194  150200  150206  150210  150212  150216  150222  150224  150230  150234  150236  150240  150242  150246  150248  150250  150251  150252  150254  150255  150256  150258  150260  150264  150266  150270  150272  150276  150282  150284  150290  150294  150296  150300  150306  150312  150314  150320  150324  150326  150332  150336  150342  15035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下列符号的意义及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填入表中:
符号符号的意义符号中“2”的意义
O2-氧离子一个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个氧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是2
O2氧气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HCl2个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1)未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洗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有沉淀产生.
3、碳酸氢盐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连接好装置,关闭K1,打开K2,微热左侧双层试管;AC中出现气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K1,关闭K2,停止加热.A、B烧杯中的导管内均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膨松剂,打开K1,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双层试管;内层小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减少,A、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均有二氧化碳生成.
关闭K1,打开K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氢铵分解有氨气产生.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内层小试管中固体消失,外层大试管中仍有固体残留.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均是受热易分解.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结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与碳酸氢铵相比,碳酸氢钠更适宜作食品蓬松剂,其理由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会产生氨气,有刺激性的气味,且会污染空气.
(2)为了确定外层大试管内残留的该固体中有Na2CO3,接下来应进行实验是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稀盐酸,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
Fe、CaCO3
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放出大量的热量,试管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
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都有.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一、操作二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为过滤;
(2)固体C的成分是CaCO3、Fe2O3(填化学式,下同);
(3)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夜中加Na2CO3溶液(或碳酸钾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已过量;
(4)确定固体D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BaCl2或CaCl2或稀盐酸或无色酚酞试液等,如无现象,则已洗净(合理即可);
(5)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D(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中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他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小组某同学取一药匙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发现烧杯里有固体不溶物,因此认为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大家一致认为他的结论不对,理由是氢氧化钙为溶于水,可能是氢氧化钙.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向混合物C中不断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过程中一出现白色沉淀现象,即表示碳酸钠溶液已过量.将混合物D过滤,得到1g滤渣E和滤液F.滤液F的溶质中含有Na2CO3、NaCl.
[解释与结论]
(5)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
(1)为验证MnO2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CO2;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的黑色粉末含有C和MnO2
(2)取少量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加热,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一段时间来检验滤液中是否含NH4Cl.
(3)向盛有少量滤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可证明滤液中含ZnCl2
(4)可利用碘液(填物质名称)证明淀粉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钠.安多夫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张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是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的大量气体的探究
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装置导管口连接顺序:

气体样品→c→d→b→a..(填导管口序号)
【实验探究二】称取一定量的安多夫样品,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如图所示: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
(1)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E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直至B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再次称量E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
(2)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2
(3)步骤⑤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作用是使产生的气体完全被E装置吸收;
(4)若所取安多夫样品为10g,所用稀盐酸质量为100g,实验中C中无沉淀,装置E实验前后两次质量差为4.4g,试计算:
①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4.4g;
②原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③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华和小慧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前小华向水中加入硫酸钠固体.则检验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
小慧在做实验时误将氯化钠当成硫酸钠加入水中,结果在检验b气体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慧一起就这一异常现象开展了研究.
【定性研究】
1.小慧猜想刺激性气味气体是氯化氢或氨气.小华则认为一定不是氨气,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氨气.在老师指导下得知:①食盐水通电时发生反应: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②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由此可推测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气.
2.为确定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小慧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她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②将①中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小华则认为实验②不能确定一定有氯化钠,理由是①的反应中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生成物中有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定量研究】

两位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过量,如果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镁不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6%.
(3)若步骤④中缺少洗涤干燥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