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295  150303  150309  150313  150319  150321  150325  150331  150333  150339  150345  150349  150351  150355  150361  150363  150369  150373  150375  150379  150381  150385  150387  150389  150390  150391  150393  150394  150395  150397  150399  150403  150405  150409  150411  150415  150421  150423  150429  150433  150435  150439  150445  150451  150453  150459  150463  150465  150471  150475  150481  15048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2)【提出猜测】
猜测1 猜测2 猜测3
 只有CO只有
CO2
含有CO和CO2
(3)【设计实验】基于猜测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4)【实验探究】
①观察到A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②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Ⅰ.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的现象;
(5)【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O4$\frac{\underline{\;\;△\;\;}}{\;}$CO2↑+CO↑+H2O;
(6)【问题讨论】
①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②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泰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
【探究实验】
(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2)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5)计算出黄铜中锌的质量为aa-bg和铜的质量分数$\frac{b}{a}$×100%.(用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拓展探究】
(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①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②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a.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b.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猜想a成立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猜想b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滤液无明显变化猜想a成立
生成白色沉淀猜想b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1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易变质?如何检验一瓶经常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如何除去变质后生成的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厨房里的精盐和碱面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加以区别.除此之外,你还有几种方法能区别它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做法不会导致中毒的是(  )
A.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C.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D.用胆矾对饮用井水消毒、杀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是酚酞溶液变红.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可完全除去Na2CO3,防止影响(或干扰)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填序号)
A.Ba(OH)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检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CO2+Ca(OH)2═CaCO3↓+H2O.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3)当加入盐酸后其反应方程式为,反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无气泡产生(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
(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根据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mL.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1,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25%

(6)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无法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化学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实验步骤:向剩余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不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碳酸钙全部分解..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和碳酸钙.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A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剩余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11.6g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1)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产生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为10g
(已知 Na2CO3和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和100),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4%.
[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3)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接上装置C和D.
(4)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5)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C(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