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296  150304  150310  150314  150320  150322  150326  150332  150334  150340  150346  150350  150352  150356  150362  150364  150370  150374  150376  150380  150382  150386  150388  150390  150391  150392  150394  150395  150396  150398  150400  150404  150406  150410  150412  150416  150422  150424  150430  150434  150436  150440  150446  150452  150454  150460  150464  150466  150472  150476  150482  15049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成的.
(1)黑火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黑火药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2)黑火药中共含有几种元素?分别写出这些元素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He
4.003
2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1
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S.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A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得到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唱出了茉莉花的美丽、芳香.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材料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前沿学科之一.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2005年3月28日,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所领导的课题组,因为他们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黄伯云是益阳市南县人,他和他的创新团队历经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在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仅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和技术封锁,而且性能更优.
(1)“炭/炭航空制动材料”中的两个“炭”字代表两种不同的含碳材料,由此制得的这种航空制动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2)从黄伯云的事迹中,对于科学探究,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记者报道重庆江津的一些怪事:晾晒的衣服等物品无缘无故地出现破损.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猜测:有的说是大气电离惹的祸,有的认为是地球磁场变化所引发…后经材料科学家对破损处进行仔细观察,确认所有的破口无一例外都是机械损伤,而非自然环境下的损伤.关于此现象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理由充分的是(  )
A.这是自然界的化学物质的损害所致B.机械损伤表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C.伪科学总会被真正的科学所揭穿D.这是外星人所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确认已变质.某学习小组展开如下探究,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并进一步制定回收方案.
[提出问题1]该溶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作出猜想]通过分析,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I: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碳酸钠;猜想II: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方案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I.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白色沉淀产生猜想II正确,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II.将步骤I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问题2]如何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2]回收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查阅资料]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1020406080100
溶解度(g/100g水)6485138203285376

[实验方案2]如图所示:
[交流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I.试剂x的化学式Ca(OH)2,操作y的名称为过滤.
II.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系列操作z中②操作名称为降温结晶.
[反思提高]实验方案1中的物质检验和试验方案2中的杂质提纯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的目的不同.
I.实验方案1中的目的是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
II.实验方案2中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产品中的杂质而将碳酸铵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图1流程进行.
①下只说法正确的是B(选填字母)
A.步骤I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V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循环利用在步骤III中.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碱式碳酸镁晶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镁晶体可以表示为xMgCO3•yMg(OH)2•zH2O;
②Mg(OH)2、MgCO3均能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一步反应和吸收均进行完全.
装置C的质量/g装置D的质量/g
步骤③292.4198.2
步骤⑥296.9207.0
【进行实验】取23.3g碱式碳酸镁晶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上表).
④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使碱式碳酸镁晶体完全分解.
⑤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活塞K,通入空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表).
【实验分折】
①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镁,质量为10g.
③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y:z=1:1:4(填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学生在做“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的探究实验时,用到了H2SO4、Ba(NO32、KOH和K2CO3四种溶液.实验结束后,所有的废液集中在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白色浑浊.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化学实验小组将废液进行过滤.
【对滤渣的猜想】
小东认为:滤渣中只有BaSO4
小西认为:滤渣中只有BaCO3
你认为:滤渣中含有BaSO4和BaCO3
【实验探究一】证明你自己的猜想成立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硝酸
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对滤液的猜想】小青认为:滤液中含有KNO3、K2CO3、KOH.
小黄认为:滤液中含有KNO3、K2SO4、H2SO4
小兰认为:滤液中含有KNO3、Ba(NO32、KOH.
小红认为:滤液中含有KNO3、K2SO4、Ba(NO32、KOH.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小红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硫酸钾和硝酸钡不能共存学生在做“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的探究实验时,用到了H2SO4、Ba(NO32、KOH 和 K2CO3 四种溶液.实验结束后,所有的废液集中在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白色浑浊.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化学实验小组将废液进行过滤.
【实验探究二】

【实验现象及结论】
(1)根据实验①,小黄的猜想不成立.
(2)根据实验②,若小兰的猜想不成立,现象a为产生白色沉淀.
(3)根据实验③,若小青的猜想成立,X溶液可能是氯化钙溶液,现象b为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呼吸面具的供养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将呼出气体通过图A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进行了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盐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CaCO3(填化学式),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 NH3↑+H2O+CO2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实验I: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1)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K1,打开K2;
③点燃酒精灯.打开K1,关闭K2.
④打开K2,关闭K1.
⑤继续充分加热
(2)实验现象:步骤③中A中石灰水变浑浊且(1)步骤④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步骤⑤中试管内固体有剩余.
(3)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中既有碳酸氢钠,也有碳酸氢铵.
(4)实验反思:装置B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2)防止氨气溶于水时,导致液体倒吸.
实验II: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
按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

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3)D(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4)吸收水蒸气和氨气;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
(2)测定氨气的质量: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5)A→B→D→C→E.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6)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