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363  150371  150377  150381  150387  150389  150393  150399  150401  150407  150413  150417  150419  150423  150429  150431  150437  150441  150443  150447  150449  150453  150455  150457  150458  150459  150461  150462  150463  150465  150467  150471  150473  150477  150479  150483  150489  150491  150497  150501  150503  150507  150513  150519  150521  150527  150531  150533  150539  150543  150549  15055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H2 .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CuCl2、HCl.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有气泡产生,②有红色物质析出,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Cu、Fe、Zn.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滴加稀硫酸
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D.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尿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尿素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
D.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14}{60}$×100%=2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A、B、C、D四种原子,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如表: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A
B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知道:聚乙烯燃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B、只有CO;C、你的假想是既有CO又有CO2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
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图所示实验,

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装置B中的现象是:黄色试纸变蓝
装置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假想C成立,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讨论](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将尾气点燃.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水.
(3)若判断聚乙烯塑料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为点燃聚乙烯塑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2种.
②已知反应: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NH4HCO3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为氨气.若生成A,证明假设1或假设3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证明假设2成立.
(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证明假设1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和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已知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在化学上被称为“铅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从反应中可以看出Al比Fe活泼,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O$\frac{\underline{\;高温\;}}{\;}$Cu+MgO.某化学活动小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充分反应之后,大家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做出假设】甲组同学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只含有MgO和Cu;
乙组同学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镁;
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组成,你的假设是:一定含有MgO和Cu,可能含CuO.
【实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大家决定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甲组同学的结论正确.
②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为无色.乙组同学的假设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③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与实验①一样的操作.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你的假设正确.
【反思拓展】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到反应物是否过量.由此联想到: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红,则反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写出下列元素名称对应的符号
镁Mg磷P氧O氢H碳C硫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图1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先将烧杯a、b中的导气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质.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使碱面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NH4HCO3,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使煎炸产生的氨气挥发.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等质量的碳酸氢铵生成气体的量比碳酸氢钠多.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CO2.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下表:
成分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明矾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O2;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和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2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图3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加的酸溶液是稀硫酸.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有人提出运用高科技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揭开这个骗局.以下是小明的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1)探究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通电一段时间后,经过检验可知,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①试管2中的气体是氧气.
②检验试管2中气体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水通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④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探究汽油的组成.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实验目的
点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灯
将光洁干冷的小烧杯罩在油灯火焰的上方⑤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油灯火焰的上方⑥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⑦该实验说明:汽油的组成中肯定含有的2种元素为碳元素和氢元素.
【得出结论】因为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所以水不能变成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