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415  150423  150429  150433  150439  150441  150445  150451  150453  150459  150465  150469  150471  150475  150481  150483  150489  150493  150495  150499  150501  150505  150507  150509  150510  150511  150513  150514  150515  150517  150519  150523  150525  150529  150531  150535  150541  150543  150549  150553  150555  150559  150565  150571  150573  150579  150583  150585  150591  150595  150601  15060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小明认为溶质是NaOH、Na2CO3(填化学式).
小青认为溶质的组成为:CO2、NaOH、Na2CO3
化学组长否定了小青的猜想,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同时剩余.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小红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②将上述实验①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观察到溶液不变色现象,小红的猜想是正确的.
【数据分析】小明取一定量的废液于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到不再产生气体时,共消耗稀硫酸100g,生成气体的质量为3.3g,小明通过计算,认为他的猜想正确.请你写出小明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常温下,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生成氢气,在一次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小军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进行实验】小红、小敏分别用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图I装置的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在导管口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小军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或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AC(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完二氧化碳后.对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兴趣小组中甲学将碳酸钠溶液慢慢滴入到反应后的溶液中,人家根据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在滴加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烧杯中出现了一些气泡,于是确定了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液体中溶质的成分.其成分是(1)CaCl2、HCl.
然后甲同学将滴管中的碳酸钠溶液都加入到烧杯中后,考虑到随意排放非中性废液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小组其他成员决定对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的液体进行探究,想确定其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HCl;
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CaCl2、HCl;
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
丁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CaCl2
戊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HCl
【活动与探究】
不用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就可知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有(2)甲和戊,其不合理的原因分别是(3)甲中碳酸钠和盐酸不可能同时剩余和戊中没有氯化钙,故一定不会含有氯化氢.
为确定最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下面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任何现象,则说明溶液中无(4)CaCl2、HCl.
于是得出结论:乙、丁猜想不成立,则丙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组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5)不正确,加入碳酸钠无现象,只能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性质.
小明和小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明取该氢氧化钾溶液于干净的试管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有气泡冒出,于是小明认为该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全部变质.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2)小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加人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你帮助小华完成实验,确定原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初三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乙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乙瓶左侧导管有气泡冒出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Ⅱ.向甲中加入石灰石,乙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Ⅲ.打开K1,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直至页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Ⅳ.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略去).
V.打开K2、K3,关闭K1,最终观察到乙中溶液变浑浊,停止实验.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乙中液体变浑浊的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反应结束后,乙中溶质一定有NaCl,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      猜想二.还有氯化钙
猜想三.还有氯化氢、氯化钙猜想四.还有碳酸钠
其中,猜想三不成立
为证明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AB(填字母).
A.稀盐酸、碳酸钾溶液B.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稀硝酸D.二氧化碳、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2H;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表示出它的2个分子2N2
(3)3个镁离子3Mg2+;  
(4)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Al}$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产生的氢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法收集.要制得0.2g氢气,至少需要锌6.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金属应用广泛,请用金属元素符号填空: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②暖水瓶内胆壁上银白色金属是Ag;③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④紫红色的金属是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烷爆炸: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氧化碳的爆炸: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