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433  150441  150447  150451  150457  150459  150463  150469  150471  150477  150483  150487  150489  150493  150499  150501  150507  150511  150513  150517  150519  150523  150525  150527  150528  150529  150531  150532  150533  150535  150537  150541  150543  150547  150549  150553  150559  150561  150567  150571  150573  150577  150583  150589  150591  150597  150601  150603  150609  150613  150619  15062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干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KClO3;③连接好实验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图1)装A中所装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为液体,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1)方框B中最好选用(图2)装置中的c(填字母序号)
(2)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KClO3和MnO2没有充分混合,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4)下列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丙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甲(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原因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节约能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酚酞试液变红).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无必要,理由是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根据电解水实验相关知识填空:
(1)正极气体是;负极气体是氢气;正负极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国家政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1)为了延长白炽灯的寿命,灯泡放有少量红磷作脱氧剂,其作用原理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2)市场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请推测做涂层的聚四氟乙烯的物理性质(至少两点)不易挥发、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受热不易分解(至少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反应,发出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学校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是(  )
A.扇闻气体的气味B.先预热,再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C.用嘴吹灭酒精灯D.取用液体时细口瓶标签对着手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D.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碳酸容易分解B.甲烷极难溶于水C.乙醇可以燃烧D.稀有气体很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frac{\underline{\;\;△\;\;}}{\;}$2Cu+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O是红色固体    ③Cu2O+H2SO4(稀)=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Cu、Cu2O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O、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蓝色

猜想三不正确
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
固体为紫红色、黑色

猜想四正确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BCD(填字母).
A.观察颜色   B.加热固体   C.滴加稀硫酸   D.滴加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