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454  150462  150468  150472  150478  150480  150484  150490  150492  150498  150504  150508  150510  150514  150520  150522  150528  150532  150534  150538  150540  150544  150546  150548  150549  150550  150552  150553  150554  150556  150558  150562  150564  150568  150570  150574  150580  150582  150588  150592  150594  150598  150604  150610  150612  150618  150622  150624  150630  150634  150640  15064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①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②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③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④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装置C中的药品为足量的烧碱溶液,其作用为除去过量的CO2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氧化性.(填“氧化”或“还原”)
【实验结论】
(4)上述四种猜想中,猜想②(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5)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如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珠.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图如下:

(1)上述变化中的生成物属于化合物的是H2O(填化学式);
(2)此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有氧原子和氢原子;
(3)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过氧化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分别组合成新的水分子、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无色溶液样品中溶质可能含有NaOH和Na2SO4,某化学小组同学为了确认两种物质是否存在,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方案设计】
为了确定NaOH的存在,设计了如下方案.
张南同学的方案:取溶液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即可确定溶液中溶质是否含NaOH;
小岗同学的方案:取溶液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即可确定溶液中溶质是否含NaOH;
【交流讨论】
经过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小岗同学的方案不可以.
请你表明态度,并对小岗同学的方案进行评价(1)不正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此得出结论.由此得出结论,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物质的存在,不仅所加试剂与被检验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还需要(2)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才能验证物质的存在;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重新设计了整体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探究实验】

张南同学的实验:重新取溶液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最Mg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确定溶液中溶质含NaOH和Na2SO4,请你对张南同学的实验及结论进行评价(3)不正确,加入硫酸镁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存在是正确的,硫酸镁和生成的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硫酸钠的存在;
小岗同学的实验:重新取溶液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其中滴加足量Cu(NO32溶液,出现(4)蓝色沉淀(填实验现象)后,确定溶液中溶质含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u(NO32+2NaOH=Cu(OH)2↓+2NaNO3;待上述沉淀完全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6)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确定溶液中溶质含Na2SO4
【反思与总结】由此得出结论,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验证同一溶液中两种物质的存在,不仅所加试剂与被检验物质能发生反应,还需要考虑所加试剂(7)对另一种物质的检验不产生干扰,才能验证这两种物质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如图提供的装置与试剂,组装一套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1)使用CO气体进行实验时,可将水重新注入装置C中而将CO气体排出,此时水应从接口e(填“e”或“f”)流入,实验时气体则依次通过f→c→d→a(填接口处字母);
(2)实验开始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后进行加热反应,原因是CO有可燃性,不纯易发生爆炸;
(3)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K2SO4、KCl、KNO3的混合溶液中,含有K+、SO42-、Cl-、NO3-,已知其中K+、SO42-、NO3-的个数比为8:1:2,则溶液中K2SO4、KCl、KNO3的“分子”个数比为(  )
A.1:1:1B.1:4:2C.1:2:4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B(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b→h→i→d→c→…(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已知A、E是可溶性碱,X、Y是常见的酸,其余的物质都是盐,其中G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XH2SO4;HNaCl.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Ba(OH)2+Na2CO3═BaCO3↓+2NaOH
E→F:H2SO4+2NaOH═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I.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淀粉④熟石灰⑤金刚石⑥氯化钾,选择适当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C;(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HCl;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Ca(OH)2;(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N2
II.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在CuCI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填化学式);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组成可能为Cu、Fe或Cu、Fe、Mg(填化学式).
Ⅲ.某叶绿素可有效减弱“温室效应”.已知该叶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750~850之间,其分子含 (以下均指质量分数):C 70.5%、H 9.5%、N 7.0%、Mg 3.0%,其余为O,则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47H76O5N4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K2SO4、BaCl2、NaNO3、NaClB.KOH、Na2SO4、Cu SO4、HCl
C.HCI、NaOH、BaCl2、Na2SO4D.KCI、AgNO3、KNO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取单质铜,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根据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则,这两种方案制得单质铜的质量关系为(  )
A.相等B.方案一多C.方案二多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