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474  150482  150488  150492  150498  150500  150504  150510  150512  150518  150524  150528  150530  150534  150540  150542  150548  150552  150554  150558  150560  150564  150566  150568  150569  150570  150572  150573  150574  150576  150578  150582  150584  150588  150590  150594  150600  150602  150608  150612  150614  150618  150624  150630  150632  150638  150642  150644  150650  150654  150660  15066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意对自己使用的一节废旧干电池进行了系列探究;
老师提供以下信息:
①干电池的主要成分见图,A还含有一种盐,且该盐中阴离子是SO42-,CO32-,Cl中的一种;
②碘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③NH4Cl,NaCl固体溶于水分别会解离出NH4′与Cl′,Na′与Cl′.小意首先剥开电池锌壳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猜想】该盐可能是铵盐.
【实验1】取A,滴入少量碘溶液,有蓝色出现.
【实验2】取水量A与熟石灰混合置于试管中,微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3】取一定量的A,溶于适量的水中,静止,过滤,分别取4份滤液.第一份滴加溶液pH<7;第二份滴加稀盐酸,无现象;第三份滴加氯化钡,无现象;第四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根据小意的实验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中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
(2)【实验2】第2,3份中的实验可分别排除CO32-,SO42-(填离子符号)的存在;
(3)以上实验证明,A主要是由NH4Cl(填化学式)和淀粉混合而成.
(4)为证明【实验3】第一份的现象,可通过测定NaCl溶液的pH=7作对比,从而推出上述盐溶液pH<7的原因与该盐中的NH4+(填离子符号)有关;
(5)第四份滴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NH4Cl+AgNO3═AgCl↓+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1)猜想1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
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
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某学习小组拟对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Ⅱ.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Ⅲ.2NH3+H2SO4═(NH42SO4
Ⅳ.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关闭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双手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观察C瓶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2)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装置中气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瓶;
(3)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产生的氨气全部进入C瓶被浓硫酸吸收.
(4)若装置C增重0.34g,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20%;
(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OH)2═BaCO3↓+2NaOH.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烧杯.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Na+外,还有什么离子?
【K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含有OH-、CO32-
乙同学:含有OH-、Ba2+
丙同学:(2)含有OH-、Cl-(填离子符号).
【续验探究】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刚开始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
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猜想不成立,甲同学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3)请说出甲同学操作后产生现象的原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请你评价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已知认为:乙同学在验证自己猜想时,若想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另一种试剂H2SO4(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5)丙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若有气泡产生的现象则甲同学猜想成立;若有白色沉淀的现象则乙同学猜想成立;丙同学最终确定了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反思与评价】(6)探究反应后溶液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加入试剂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样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猜想】猜想Ⅰ: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猜想Ⅱ:可能是Ca(OH)2 ;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猜想Ⅲ: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原因是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且溶剂蒸发时,石灰水中的溶质会结晶析出.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固体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Ca(OH)2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白色粉末中含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该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可能含有NaOH.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Ⅱ不成立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②③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氢氧化钠.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②(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情况①正确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O2(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碳酸钡和硫酸钡.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H2O和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Na2CO3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Na2SO4
猜想④:BaCl2
【实验探究】

(1)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④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①③可能成立.
(2)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稀硝酸,如果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③成立;如果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全部不溶解,则产生该不溶沉淀的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
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Ⅲ成立
 ②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